HDU 1264 Counting Squares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线段树数据结构解决矩形面积计算问题,包括处理不正对角线点的情况,以及通过合并相似点和更新操作来优化算法效率。

题目链接: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1264


题意:求矩形面积并


思路:做过好几次了,还算熟练……就是给出的点不一定是正对角线的点坑了好久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algorithm>
#define maxn 1000300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Tree
{
    int l,r,date,tsum;
} tree[maxn*3];

struct Node
{
    int l,r,h,date;
} s[maxn];

int lazy[maxn*3],pos[maxn],cnt;

bool cmp(Node p,Node q)
{
    return p.h<q.h;
}



void getlen(int root)
{
    if (lazy[root]>0)
     tree[root].tsum=pos[tree[root].r+1]-pos[tree[root].l];
    else if (tree[root].l==tree[root].r)
     tree[root].tsum=0;
    else tree[root].tsum=tree[root<<1].tsum+tree[root<<1|1].tsum;
}


void build(int root,int l,int r)
{
    tree[root].l=l;
    tree[root].r=r;
    tree[root].tsum=0;
    if (l==r) return;

    int mid=(l+r)>>1;
    build(root<<1,l,mid);
    build(root<<1|1,mid+1,r);
}

void update(int root,int l,int r,int val)
{
    if (tree[root].l>=l && tree[root].r<=r)
    {
        lazy[root]+=val;
        getlen(root);
        return;
    }

    int mid=(tree[root].l+tree[root].r)>>1;
    if (l<=mid) update(root<<1,l,r,val);
    if (r>mid) update(root<<1|1,l,r,val);
    getlen(root);
}

void getpoint(int x1,int x2,int y1,int date)
{
    s[cnt].l=x1;
    s[cnt].r=x2;
    s[cnt].h=y1;
    s[cnt].date=date;
    cnt++;
}
int main()
{
    int x1,x2,y1,y2,num,flag=1;
    while (scanf("%d%d%d%d",&x1,&y1,&x2,&y2)!=EOF)
    {
        cnt=0;
        num=0;
        if( x1 > x2 )               //把坐标1作为左上角 2作为右下角
				swap( x1,x2 );
			if( y1 > y2 )
				swap( y1,y2 );
        getpoint(x1,x2,y1,1);
        getpoint(x1,x2,y2,-1);
        pos[num++]=x1;
        pos[num++]=x2;

        while (scanf("%d%d%d%d",&x1,&y1,&x2,&y2))
        {
            if (x2==-1 || x2==-2)
            {
                if (x2==-2) flag=0;
                break;
            }
            if(x1>x2) swap(x1,x2);
			if(y1>y2) swap(y1,y2);
            getpoint(x1,x2,y1,1);
            getpoint(x1,x2,y2,-1);
            pos[num++]=x1;
            pos[num++]=x2;
        }
        sort(s,s+cnt,cmp);
        sort(pos,pos+num);
        int tem=1;
        for (int i=1; i<num; i++)
        {
            if (pos[i]!=pos[i-1])
                pos[tem++]=pos[i];
        }

        build(1,0,tem);
        memset(lazy,0,sizeof(lazy));
        int res=0;
        for (int i=0; i<cnt-1; i++)
        {
            int l=lower_bound(pos,pos+tem,s[i].l)-pos;
            int r=lower_bound(pos,pos+tem,s[i].r)-pos-1;
            update(1,l,r,s[i].date);
            res+=tree[1].tsum*(s[i+1].h-s[i].h);
        }
        printf("%d\n",res);
        if (!flag) break;
    }
}


基于51单片机,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调速、测速以及正反转控制。项目包含完整的仿真文件、源程序、原理图和PCB设计文件,适合学习和实践51单片机在电机控制方面的应用。 功能特点 调速控制:通过按键调整PWM占空比,实现电机的速度调节。 测速功能:采用霍尔传感器非接触式测速,实时显示电机转速。 正反转控制:通过按键切换电机的正转和反转状态。 LCD显示:使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当前的转速和PWM占空比。 硬件组成 主控制器:STC89C51/52单片机(与AT89S51/52、AT89C51/52通用)。 测速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用于非接触式测速。 显示模块: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转速和占空比。 电机驱动:采用双H桥电路,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和调速。 软件设计 编程语言:C语言。 开发环境:Keil uVision。 仿真工具:Proteus。 使用说明 液晶屏显示: 第一行显示电机转速(单位:转/分)。 第二行显示PWM占空比(0~100%)。 按键功能: 1键:加速键,短按占空比加1,长按连续加。 2键:减速键,短按占空比减1,长按连续减。 3键:反转切换键,按下后电机反转。 4键:正转切换键,按下后电机正转。 5键:开始暂停键,按一下开始,再按一下暂停。 注意事项 磁铁和霍尔元件的距离应保持在2mm左右,过近可能会在电机转动时碰到霍尔元件,过远则可能导致霍尔元件无法检测到磁铁。 资源文件 仿真文件:Proteus仿真文件,用于模拟电机控制系统的运行。 源程序:Keil uVision项目文件,包含完整的C语言源代码。 原理图:电路设计原理图,详细展示了各模块的连接方式。 PCB设计:PCB布局文件,可用于实际电路板的制作。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