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兴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众的消费习惯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准确、快速、高质量、低成本地推出满足客户和市场需要的产品,怎样在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中积累技术,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保持持续的赢利能力和领先优势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及研发管理者。以客户为中心,企业的一切成功均源于对市场及客户真实需求的洞察,并以独到的创意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大量工厂都在接受着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国产企业自然不会例外。其中作为国产手机头部企业之一的OPPO无疑走在了转型升级的前面。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超越,从国内市场被国际巨头主导到中国品牌强势走向全球,OPPO成功逆袭。究其深层次原因,这和OPPO内部实施IPD变革离不开关系。
企业介绍
OPPO(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是陈明永于2004年创立,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制造商和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业务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40多万个销售网点及2500个服务中心,与全球用户共享科技之美。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包括一加)。深耕手机业务的同时,OPPO于2019年开始构建多智能终端生态,为用户打造跨场景高频使用的入口级产品。OPPO已搭建智能电视、穿戴、声学及其他配件等IOT产品矩阵。
作为一家软硬服一体化的科技公司,OPPO不断优化以ColorOS为核心的软件平台,为全球4.4亿ColorOS月活用户打造更人性化、更智能的移动操作系统。OPPO通过软件商店、云服务、智能助手的不断升级,为用户探索更快捷、更智能和更互联的增值服务。OPPO在全球共有六大研究所和四大研发中心,拥有超过40000名员工。
一直专注手机拍照的技术创新,开创“自拍美颜”时代;全球超过2亿人正在使用OPPO拍照手机。2019年12月,OPPO入选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2020年1月4日,获得2020《财经》长青奖“可持续发展创新奖”。2021年4月,OPPO全球专利申请量超过6.1万件,全球授权数量超过2.6万件。
实施IPD背景
在万物互融趋势下,更多的用户新体验等待探索,平台如何进行高效的分发,精准触达目标用户,以及如何做好用户的精细化/社群化运营。与内容创造力量共建服务新生态,这是现在渠道平台必须要做的探索和改革。在当时5G还没到来的时代,空前提升的带宽和无线连接质量,将让多种设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操作成为现实,“万物互融”的IoT也将真正走向实际应用。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国内、国际手机厂商纷纷宣布将战略发展方向朝IoT领域调整,OPPO当然也不甘落后。
但无论市场、消费者、还是OPPO自己,都会发现在IoT领域里,后来者面临的局面很不乐观。从研发周期来讲,产品业务面临的半年至一年的档期压力,并不适用于需要长期投入的科研项目。产品研发中所考虑的资源调配原则,也不适用于前沿科技的探索。技术的问题只能由技术解决,OPPO若想进行前沿技术的探索,必须将研发人员从原有开发体系中解放出来。为了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在2012年OPPO不仅花费巨资引入IBM做咨询管理。将新成立的技术部原有的各个分散的硬件、软件与结构等独立分散的小型开发部集合起来,对整个企业的技术研发进行统一管理,以技术平台的形式支撑工程师们去做产品研发。此后还招聘了很多华为人,学习华为的IPD、质量控制、GTM操盘、海外营销等等华为体系的优点。
之后在2016年OPPO成立了研究院,将达芬奇实验室的原有团队与其余几个部门整合在一起,明确其主要目标是探索面向未来的前沿技术。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分为两块:一块是技术创新,另一块是技术规划,走长期主义路线,将OPPO原有的以产品为中心的开发体系彻底分开。OPPO基于持续深挖行业价值、洞察用户需求、产品力和创新力而成功打造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IPD体系。通过高速质变带来的市场回馈,OPPO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OPPO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5G通信标准专利,共完成5700+族全球专利申请,在ETSI声明2900+族5G标准专利,在3GPP提交标准文稿数量累计超过90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