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 LLM 应用的整体流程
文章目录
一、何为大模型开发
我们将开发以大语言模型为功能核心、通过大语言模型的强大理解能力和生成能力、结合特殊的数据或业务逻辑来提供独特功能的应用称为大模型开发。开发大模型相关应用,其技术核心点虽然在大语言模型上,但一般通过调用 API 或开源模型来实现核心的理解与生成,通过 Prompt Enginnering 来实现大语言模型的控制,因此,虽然大模型是深度学习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大模型开发却更多是一个工程问题。
在大模型开发中,我们一般不会去大幅度改动模型,而是将大模型作为一个调用工具,通过 Prompt Engineering、数据工程、业务逻辑分解等手段来充分发挥大模型能力,适配应用任务,而不会将精力聚焦在优化模型本身上。因此,作为大模型开发的初学者,我们并不需要深研大模型内部原理,而更需要掌握使用大模型的实践技巧。
大模型开发要素
同时,以调用、发挥大模型为核心的大模型开发与传统的 AI 开发在整体思路上有着较大的不同。大语言模型的两个核心能力:指令遵循
与文本生成
提供了复杂业务逻辑的简单平替方案。
传统的 AI 开发
:首先需要将非常复杂的业务逻辑依次拆解,对于每一个子业务构造训练数据与验证数据,对于每一个子业务训练优化模型,最后形成完整的模型链路来解决整个业务逻辑。大模型开发
:用 Prompt Engineering 来替代子模型的训练调优,通过 Prompt 链路组合来实现业务逻辑,用一个通用大模型 + 若干业务 Prompt 来解决任务,从而将传统的模型训练调优转变成了更简单、轻松、低成本的 Prompt 设计调优。
同时,在评估思路上,大模型开发与传统 AI 开发也有质的差异。
传统 AI 开发
:需要首先构造训练集、测试集、验证集,通过在训练集上训练模型、在测试集上调优模型、在验证集上最终验证模型效果来实现性能的评估。大模型开发
:流程更为灵活和敏捷。从实际业务需求出发构造小批量验证集,设计合理 Prompt 来满足验证集效果。然后,将不断从业务逻辑中收集当下 Prompt 的 Bad Case,并将 Bad Case 加入到验证集中,针对性优化 Prompt,最后实现较好的泛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