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建模的本体论方法
1. 引言
20 世纪的最后十年,有时被称为信息革命时代,对我们如今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计算机科学和电信等领域的发展催生了知识经济。知识开始成为一种战略因素,其重要性往往超过了被视为工业时代“引擎”的土地、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的发展大趋势:
- 数字集成的技术大趋势 :涉及技术、媒体、网络以及信息传输和处理方式。
- 智力挑战的智力大趋势 :与从将世界机械地视为一个大旋转机器(天体必然旋转)到将世界视为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存在混沌行为)的混沌感知系统的转变相关。
- 变革与创造新工作岗位的社会大趋势 :与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导致的工作非物质化以及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持续学习的必要性相关。
从信息文明的角度来看,这些大趋势与寻找获取、组织和传播知识的新方法和途径有关。当资源的容量迅速、显著且无限制地增加时,组织资源和访问资源的问题就变得严峻起来。传统的访问工具,如分层组织的文件夹、可用的访问路径或搜索引擎,在资源数量不多时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然而,资源的大量增加导致它们无法准确地代表和涵盖所需的知识领域,其质量也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种能够描述和反映给定知识领域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状态的工具或方法。
2. 信息到知识转化的分析
2.1 抽象操作的本质
讨论任何知识模型的关键因素是理解抽象操作的本质。抽象操作有两种形式:聚合和泛化。抽象是指有意省略某些细节、特征或属性的过程,这样可以让我们专注于被分析对象的一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