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科学家如何看待因果关系
1.科学家不承认因果关系
先说结论:科学家认为因果关系是人类自创的思维方式,是主观的,他们认为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其实是相关性。
那科学家认为没有因果关系,就要证明为什么没有呢?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即沙漏实验:
(下文是摘抄“得到”原文)
1877年,著名的发明家、人类学家,也是统计学的鼻祖,达尔文的表弟,叫弗朗西斯·高尔顿,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得出一个结论,认为科学的世界里,根本没有因果。
这个实验并不复杂。把一块木板立起来,然后木板的上半部分,是一排排的小格挡。下半部分,是一排垂直的竖槽。一个小球从上边的正中央落下来,经过一排排小格挡的碰撞之后,落在下面的槽里。当然,落在哪个竖槽,事先算不出来,碰撞是随机的。这个板子,叫作“高尔顿板”。
在实验里,虽然小球的下落是随机的,但是,当你放下一堆小球之后,会发现,小球的分布呈现出一种规律。中间部分的竖槽里,球特别多,然后越到两边,竖槽里的球越少。整个小球分布,呈现出一个平滑的钟形曲线。统计学上,管这种现象叫正态分布。
高尔顿用这个实验,来模拟人的遗传。比如身高,人的身高会受到很多遗传因素的影响,就像板子上那些小格挡一样。但是,不管有多少因素,最终都会呈现一种正态分布。也就是,大多数人都会处在一个平均区间,不高不矮。而特别高和特别矮的人都是少数。
当然,到这一步,并不是什么新闻。真正有趣的是接下来,高尔顿把这个实验又延续了一步,在原来的高尔顿板下面,又接上一个高尔顿板。也就是,让原本在竖槽里正态分布的小球,再下落一次,再次经过一大堆小格挡,并且再次落在一排竖槽里。这么一来,会发生什么呢?
无论是理论推导还是实验演示,呈现出的结果都是,第二层竖槽里的小球分布,会把正态分布这个趋势放大。也就是,各个竖槽之间的小球数量,会变得更均匀。这个由小球组成的曲线,会变得更平缓。
这两层高尔顿板,模拟的是两代人的遗传。对应到现实世界,呈现出的结果应该是,在第一代人当中,特别高和特别矮的人是少数。而到了第二代,特别高和特别矮的人,都会变多,而身高是平均值的人会变少。就像第二层高尔顿板里的小球分布一样。假如你没太明白,我再次建议你点开文稿,看一眼图片,马上一目了然。
说到这,你一定已经注意到,现实世界并不是这样。不管是在哪一代人中,特别高和特别矮的人,都是少数。这就奇怪了,你看,假如下一代的身高,是在上一代的基础上遗传的。那么,身高特别高的人,生出的孩子,很可能比父辈还高。这么子子孙孙一代代下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特别特别高的人。同样,也会有越来越多,特别特别矮的人。但是,这些并没有发生。身高特别高的人,下一代的身高,大概率上会矮一点。同样,特别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