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几篇关于QA的文章。
个人觉得,QA的工作其实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外部质量保证,一部分是内部质量控制。好的软件质量必定是由内及外,内外兼修。
中国的软件企业,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弱化了QA人员的技术要求。从资源本身角度来看,虽然也难以厚非,毕竟软件人才有限,项目周期紧张,当然要把最具生产力的资源投入到产品生产环节中去。
但是,我想补充一点自己的体会。企业在组织软件质量保证的时候,除了关注测试,不要忘记还有内部的质量需要进行有效控制,并且这种控制可能需要建立在资深的开发/设计人员身上。企业要真想在质量上进行有效把关,要让软件产品可以具备更长的生命周期,这个活儿还必须交给那些资深的专家团队才行.并且要让这些专家处于“公平、公开”的立场角度来对软件的内部质量进行审查、审计、报告。
说到这里,就与这个成语扯上关系了。软件的质量如果放到后期去测试、去保证都是一种事后的控制,并且这种控制是表面的,效果是短暂的。一个bug被揪出来了,你能告诉我还有多少类似的bug呢?
软件的质量真要控制,就需要“曲突徙薪”,“防范与未然”,在软件的生产过程中,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中关注其内在的质量。内在的质量提高了,外部的质量必定也提高了,这也凸现了软件过程管理的价值。
今天学到的一个成语-曲突徙薪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11-02 21:20:38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