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层面核心政策
1. 梯度培育体系
卓越级(L3):需已获评先进级工厂,聚焦AI深度应用与全国标杆建设。
领航级(L4):需已获评卓越级且具备行业领军地位,探索未来制造模式
支持机制:六部门联合推进,优先推荐国家级项目申报(非直接资金支持)。
2. 创新产品补贴
补贴比例:短板机具目录内创新产品补贴比例可提至35%(常规机具30%),3年内成功市场化后降至30%以下。
资金限额:各省创新产品年度补贴资金≤中央财政总规模的15%(总规模≥3亿元时≤4500万元)。
3. 报废更新扩围提标
补贴标准:
(1)黑龙江:报废20-35马力拖拉机补贴提至3300元;采棉机单台报废补贴由6万提至8万元。
(2)山东:报废水稻抛秧机等并购新机,按原报废额50%加补
范围扩大:内蒙古、山东等省将田间作业监测终端、植保无人机等12类设备纳入报废补贴。
4. 资金分配与监管
两年动态平衡:要求各省加快资金兑付,11月底兑付率需达95%以上。
严控违规:同一项目不得重复申报省/市两级资金,违规将扣减下年度预算。
二、重点省市补贴政策亮点

📍 黑龙江省
研发制造一体化:
对总投资≥5000万元的智能农机项目,按投资额30%补贴(最高5000万元)。
典型应用场景(如农业机器人、低空经济)认定后奖励100万元。
企业支持:
研发投入≥50万元企业,按存量+增量给予补助(智能农机企业上浮50%)。
购买推广保险的企业,补偿80%保费(年上限500万元)。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资金规模:2025年中央补贴资金15.5亿元(同比增长32%),优先支持粮棉单产提升机具(如密植播种机、打包采棉机)。
国产化导向: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高密度采棉机等短板机械国产化,提高补贴比例至40%。
📍 内蒙古自治区
超长期国债支持:
(1)使用国债资金兑付报废补贴,要求7日内完成机具核验。
(2)报废水稻抛秧机+购新机,报废补贴提高50%(单台≤3万元)。
绿色通道:建立老旧农机“一镇一站”回收点,简化异地拆解流程。
📍 山东省
报废扩围:新增大蒜收获机、花生摘果机等12类特色机械纳入报废范围。
特色补贴:青饲料收获机等区域急需机械,按销售收入的5%奖励企业(年上限1000万元)。
📍 北京市
分层补贴:
(1)中央资金补贴比例≤30%,市级资金补贴比例≤35%。
(2)智能农机应用补贴:完成作业量后追加20%激励补贴。
个人/组织限额:农民年补贴上限50万元,农业组织上限500万元。
📍 上海市
分类补贴:
(1)中央资金补贴:22大类85品目(粮食生产机具)。
(2)市级资金补贴:11大类19品目(无人农场、蔬菜机器人等智慧装备)。
数字化服务:推广“上海农机补贴APP”,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
三、政策趋势与申报建议

1. 技术导向强化:
(1)各省普遍要求设备联网率≥70%、国产化率≥50%(如上海)、AI应用场景≥3个。
(2)绿色制造绑定:90%省份将光伏/储能应用纳入智能工厂评价体系。
2. 窗口期与风险提示:
(1)截止时间:黑龙江报废提标政策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山东、内蒙古扩围政策2025年底到期。
(2)材料核心:需提供技术方案对标说明、投资审计报告、场景创新证明(如AI模型工位记录)。
3. 区域协同机会:
(1)长江经济带(湖北)、沿江化工带(安徽)等区域集群享有额外倾斜。
(2)新疆、黑龙江等试点省份可申请“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专项资金。
2025年各省政策聚焦 “智能+绿色”双转型,通过报废更新扩围、国产替代加码、应用场景奖励三大抓手推动产业升级。
企业需紧盯省级工信部门动态(如上海8月开通智能工厂诊断通道),优先选择政策叠加优势明显的领域(如黑龙江的DaaS服务、新疆的粮棉机械)申报,并防范“重复申报”和“兑付慢”风险。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