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可测试性:构建高质量软件测试体系
在软件开发的征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尤其是当我们的遗留应用不稳定且充满缺陷时,追求高质量软件就成为了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接下来,我将分享我们团队在提升软件可测试性、实现自动化测试以及推动开发与测试协同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与实践。
1. 聚焦可测试性
我们的遗留应用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产出高质量软件,在 2003 年末,由于没有自动化回归测试,我为 Web 应用的所有关键功能编写了手动测试脚本。团队全员,包括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和 Scrum 主管,会在每两周一次的冲刺阶段的最后一两天执行这些手动测试。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励了团队成员设计可测试的代码,并探索在不同层面实现自动化回归测试的有效方法。
我们致力于在单元层面采用测试驱动开发(TDD),同时使用更高级别的面向业务的测试来指导编码。我们的目标是实现 100% 的回归测试自动化,以将技术债务降至最低,及时获得代码更改是否破坏功能的反馈,并实现持续重构。最重要的是,自动化所有回归测试能为关键的探索性测试腾出更多时间,提前发现新功能带来的意外连锁反应并及时纠正,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2. 自动化测试
经过数周的研究和讨论,团队决定未来编写的所有新代码都采用分层架构,并且在设计时就考虑自动化测试。和许多初次接触 TDD 的团队一样,我们的程序员发现为遗留代码编写单元测试十分困难,因为业务逻辑、展示逻辑和数据库访问代码相互交织。实际上,开展 TDD 本身就颇具挑战,Brian Marick 将这种现象称为“痛苦之峰”。随着团队逐渐熟练掌握 TDD,程序员在更改遗留代码以及在新架构中编码时都会编写单元测试。
我们团队非常认同 M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