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基础,排序算法
文章平均质量分 54
路边捡了片面包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冒泡排序法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基本步骤: 1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原创 2017-05-02 15:46:36 · 234 阅读 · 0 评论 -
选择排序法
基本思想: 每一趟排序从序列中未排好序的那些元素中选择一个值最小(大)的元素,然后将其与这些未排好序的元素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 特点: 1. 算法完成需要 n - 1 趟排序,按照算法的描述,n - 1 趟排序之后数组中的前 n - 1 个元素已经处于相应的位置,第 n 个元素也处于相应的位置上。 2. 第 i 趟排序,实际上就是需要将数组中第 i 个元素放置到数组的合适原创 2017-05-02 15:50:06 · 304 阅读 · 0 评论 -
基数排序法
实现思路: 基数排序已经不再是一种常规的排序方式,它更多地像一种排序方法的应用,基数排序必须依赖于另外的排序方法。基数排序的总体思路就是将待排序数据拆分成多个关键字进行排序,也就是说,基数排序的实质是多关键字排序。 多关键字排序的思路是将待排数据里德排序关键字拆分成多个排序关键字;第1个排序关键字,第2个排序关键字,第3个排序关键字......然后,根据子关键字对待排序数据进行排序。原创 2017-05-02 15:57:07 · 491 阅读 · 0 评论 -
希尔排序算法
1.基本思想: 希尔排序的实质就是分组插入排序,该方法又称缩小增量排序,因DL.Shell于1959年提出而得名。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将整个待排元素序列分割成若干个子序列(由相隔某个“增量”的元素组成的)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依次缩减增量再进行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元素基本有序(增量足够小)时,再对全体元素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因为直接插入排序在元素基本有序的情况下(接近最好原创 2017-04-27 14:58:40 · 285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