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中氯吡嘧磺隆的抗性研究
1. 背景介绍
氯吡嘧磺隆(Chlorimuronethyl)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稻田的除草剂,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因其高效、选择性强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控制阔叶杂草。然而,近年来,水稻对氯吡嘧磺隆的抗性问题逐渐显现,引起了农业科学家和农民的关注。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还能优化杂草管理策略,减少环境污染。
氯吡嘧磺隆的作用机制
氯吡嘧磺隆通过抑制杂草体内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性,阻止杂草体内支链氨基酸的合成,从而导致杂草死亡。ALS是植物体内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关键酶,其抑制会导致杂草生长停滞并最终死亡。由于ALS酶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因此氯吡嘧磺隆对多种阔叶杂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 抗性现象
抗性首次发现
氯吡嘧磺隆的抗性问题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报道。首例抗性水稻出现在美国的密西西比州,随后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发现抗性水稻。抗性水稻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氯吡嘧磺隆的除草效果,导致农民不得不增加除草剂用量或更换其他类型的除草剂。
抗性分布
地区 | 发现时间 | 主要受影响水稻品种 |
---|---|---|
美国 | 1990年代中期 | IR64, IR72 |
中国 | 2000年代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