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内容总结
本文是一项关于美国和孟加拉国大学生与大型语言模型(LLMs)互动的跨国定量研究,基于对318名学生(美国171人,孟加拉国147人)的在线调查,核心内容如下:
- 研究发现:LLMs能提升信息获取效率、改善写作质量并提高学术表现,但存在过度依赖、伦理风险及批判性思维弱化等担忧。
- 影响因素:基于人工智能素养框架、期望价值理论和Biggs的3P模型(预设、过程、结果),发现学生的动机信念和技术能力显著影响其对LLMs的使用;LLM使用频率与感知到的素养收益(相关系数(r=.59),(p<.001))和乐观态度((r=.41),(p<.001))呈显著正相关。
- 群体差异:美国学生比孟加拉国学生使用LLMs更频繁((F=7.92),(p=.005));STEM专业学生使用频率高于非STEM专业((F=18.11),(p<.001));男性学生使用频率高于女性学生。
- 结论与建议:研究支持在高等教育中开发符合伦理、包容性且教学合理的LLMs整合框架,建议通过系统化的AI素养课程、文化适应性政策等提升LLMs的有效应用。
文章创新点
- 跨国比较视角:填补了现有研究中“西方中心主义”的空白,首次系统对比美国(发达国家)与孟加拉国(发展中国家)学生的LLMs使用差异,揭示了不同教育背景、文化和技术基础设施对LLMs应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