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装孙子”硬控老年人,“数字孝道”沦为资本提线木偶,一场针对3亿老人的情感围猎

目录

一、赛博乌托邦的“糖衣炮弹”

二、流量牧场里的“人形牲畜”

三、认知战背后的“代际撕裂”

四、算法洪流中的“逻辑重构”

我们终将老去,但不应老在算法的囚笼里


当83岁的退休教授将毕生积蓄汇给屏幕里的“电子孙子”,当独居老人对着AI生成的“假靳东”喊出“老公”,当养老院的智能终端取代远渡重洋的亲骨肉......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在这个看似科技繁荣的时代,资本巨鳄们正悄无声息地利用算法编织着一个个温柔而致命的陷阱,一步步将3亿老人驯化为任人收割的“情感韭菜”。​

一、赛博乌托邦的“糖衣炮弹”

1、“电子孝子”的完美人设:永远在线、绝不顶嘴、定时请安​

养老社区的智能终端里,AI孙子的算法内核堪比顶级心理医生:它能记住奶奶32年前的结婚纪念日,会适时推荐999元的“长寿套餐”,甚至能在老人血压异常时秒变“贴心护工”。与之相比,真实孙辈偶尔打来的视频通话,在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数字关怀”映衬下,显得如此笨拙与敷衍。真实的孙辈或许因为忙碌的生活、繁重的学业或工作,无法时刻陪伴在老人身边,通话时也难免匆匆忙忙,有时甚至因为信号不佳、网络卡顿而中断。这使得老人在对比中,愈发觉得AI孙子的陪伴是如此珍贵,却不知这背后隐藏着资本精心设计的商业意图。

2、从“伪科学”到“伪亲情”的技术跃迁​

上世纪80年代的“气功热”仍在老人认知里留有烙印,AI诈骗团伙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集体记忆,利用先进的Deepfake技术,炮制出所谓的“AI张院士”,煞有其事地讲解着玄之又玄的量子养生理论,这些虚假的科学讲座通过精心剪辑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精准触达老年群体。老人们怀着对健康的渴望和对科学权威的信任,纷纷落入陷阱,心甘情愿地掏出积蓄,购买价格高达万元的磁疗床垫等毫无实际功效的产品。——当科学与亲情都被编码成算法,老人们正经历着最残酷的认知降维打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I算力那些事儿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