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vllm分布式推理服务中的多节点Multi-Node部署方式

1. 多节点的含义

vllm官方文档(参考1)中给出了多节点“Multi-Node”多GPU部署的方案说明,注意该特性只是较新版本的vllm中才能使用。“Multi-Node”指的是,将大模型的推理和服务过程,分布在多个计算节点(服务器)上,进行推理的能力。这种分布式处理方式,能提升大模型在处理大量请求时的吞吐量、降低单个节点的负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般来说,Multi-Node主要用于这种场景:k8s集群中,一个node的GPU资源不足以加载一个很大的模型,所以可以利用多个node的资源共同来加载模型

2. 单服务器部署多节点

vllm的参数--pipeline-parallel-size就是用来控制节点数的。如果将这个值设置为2,则最终就有2个模型同时做并发处理。官方文档(参考1)还举了个例子,如果服务器上有16个GPU,一个大模型需要8个GPU才能部署,则可以将--tensor-parallel-size参数的值设置为8,将--pipeline-parallel-size的值设置为2,这样就有2个模型同时做并发处理。

笔者有8块A800,我想部署8个Qwen2-7B模型做并发处理(一个模型只需要一块A800就能实现推理),则配置如下

CUDA_VISIBLE_DEVICES=0,1,2,3,4,5,6,7 python -m vllm.entrypoints.openai.api_server 
--model /data/models/Qwen2-7B-Instruct/ 
--served-model-name aaa 
--trust-remote-code 
--tensor-parallel-size 1 
--pipeline-parallel-size 8 
--port 8000

经笔者实测,这样确实能将8个节点部署到一台服务器上,暴露的API接口也是统一的,也能让多模型支持并发。但实测发现,这样的部署方式,并不能带来提高并发的收益。

可见,单服务器部署多节点,每个节点只负责模型的一部分计算,而多个节点之间的协同工作是比较耗时的。这种单服务器多GPU卡的情况下,不如使用Single-Node Multi-GPU (tensor parallel inference)(参考1)能带来更大的并发处理收益。

注意:在上面这种场景下,笔者实测表面,多节点部署方式带来的收益,不如单节点单GPU的效果好。本文并非要推进使用多节点的部署方式,只是对这种方式展开讨论。

3. 参考

  1. vllm分布式服务。https://docs.vllm.ai/en/latest/serving/distributed_serving.html
  2. vllm默认参数值。https://docs.vllm.ai/en/v0.4.2/models/engine_args.html
  3. Mistral-Large-Instruct-2407部署。https://blog.youkuaiyun.com//article/details/140691972
<think>嗯,用户想找关于VLLM分布式推理的教程或指南。首先,我需要确认VLLM是什么,以及它支持哪些分布式推理的功能。根据之前的引用,好像VLLM是一个高效的推理引擎,可能和大型语言模型有关。用户之前的问题也提到过推理加速框架,比如llama.cpp,所以可能VLLM是类似的工具。 接下来,我需要回想一下现有的知识库里的引用有没有提到VLLM。在引用3中提到了Llama2-Chinese项目和llama.cpp的推理加速,但并没有直接提到VLLM。不过,用户现在明确询问的是VLLM分布式推理指南,所以我需要专注于这个特定的工具。 用户可能已经知道VLLM的基本使用,现在想扩展到分布式环境。我需要检查是否有官方文档或者GitHub资源。通常,像VLLM这样的项目会在GitHub上提供文档和示例。此外,用户可能需要配置多GPU或者多节点的设置,以及如何启动分布式任务。 可能的问题点包括如何安装VLLM,如何配置环境变量,比如CUDA_VISIBLE_DEVICES来指定使用的GPU。另外,分布式推理可能涉及模型并行或数据并行,需要说明VLLM支持哪种方式。例如,VLLM可能使用张量并行(Tensor Parallelism)来分割模型到不同的GPU上。 用户可能需要具体的代码示例,比如如何初始化分布式环境,加载模型,并进行推理。此外,性能调优的提示也很重要,比如调整batch size或者使用特定的优化参数。 还需要考虑用户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比如依赖项安装错误,或者分布式设置中的通信问题。这时候可能需要指导他们检查NCCL配置或者网络连接。 另外,引用2提到了CUDA学习资源,可能用户在分布式推理时需要CUDA和GPU相关的知识,所以可以建议他们参考CUDA编程指南来优化代码。 总结一下,回答的结构应该包括官方资源链接、分布式配置步骤、代码示例、性能优化技巧和常见问题。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生成相关问题,比如如何监控分布式推理的性能,或者如何处理多节点通信的问题。</think>关于VLLM分布式推理的实践指南,以下是基于技术文档和开源社区经验的整合方案: ### 一、VLLM分布式推理核心配置 1. **环境要求**: - CUDA 11.8+ 和 cuDNN 8.9+ - NCCL 2.15+ 用于多GPU通信 - 通过`CUDA_VISIBLE_DEVICES`指定可见GPU: ```bash export CUDA_VISIBLE_DEVICES=0,1,2,3 ``` 2. **启动分布式推理服务**: ```python from vllm import LLM, SamplingParams import torch # 配置张量并行 llm = LLM(model="meta-llama/Llama-2-7b-chat-hf", tensor_parallel_size=torch.cuda.device_count()) # 分布式推理示例 prompts = ["Explain quantum computing in 200 words."] * 10 sampling_params = SamplingParams(temperature=0.8, top_p=0.95) outputs = llm.generate(prompts, sampling_params) ``` ### 二、性能优化技巧 1. **批处理策略**: ```python llm = LLM(model=..., max_num_batched_tokens=4096, max_num_seqs=256) ``` - 通过监控`vllm.engine.async_llm_engine.stats`调整批处理参数 2. **内存优化**: ```python llm = LLM(model=..., enable_prefix_caching=True, # 开启注意力键值缓存 swap_space=16) # GPU显存不足时使用16GB交换空间 ``` ### 三、多节点部署方案 1. **SLURM集群部署示例**: ```bash #SBATCH --nodes=2 #SBATCH --gres=gpu:4 srun --mpi=pmi2 python -m vllm.entrypoints.api_server \ --model meta-llama/Llama-2-70b-chat-hf \ --tensor-parallel-size 8 \ --served-model-name llama-2-70b \ --port 29500 ``` 2. **API服务扩展**: ```bash # 启动多个worker ray start --head --port=6379 ray start --address=<head-node-ip>:6379 ``` ### 四、监控与调试 1. **实时监控指标**: ```bash watch -n 1 nvidia-smi --query-gpu=utilization.gpu,memory.used --format=csv ``` 2. **性能分析工具**: ```python from vllm import profiling with profiling.profiler() as p: llm.generate(...) p.print_stats() ``` [^1]: 分布式训练框架的设计思想在VLLM中得到延续 [^3]: 类似llama.cpp的推理加速方法可结合使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