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csp T1 T2

T1:

题意:
瑞神想到了一个序列,这个序列长度为n ,也就是一共有n个数,瑞神给自己出了一个问题:数列有几段? 段的定义是连续的相同的最长整数序列。
输入:
输入第一行一个整数n,表示数的个数 接下来一行n个空格隔开的整数,表示不同的数字。
其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出:
输出一行,这个序列有多少段。
样例:

输入:
12
2 3 3 6 6 6 1 1 4 5 1 4
输出:
8

思路:
用一个last和一个now,分别记录上一个数和当前的数,考虑到数据的范围是绝对值小于等于1000,可初始化last为10000。然后每次读入一个now,判断now如果和last的指不一样,则段的数量增加1。最后输出num即可。

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um=0;  //记录有多少段 
int n;
int last,now; 

int main(){
	ios::sync_with_stdio(0);
	last=100000;
	cin>>n;
	for(int i=0; i<n;i++){
		cin>>now;
		if(now!=last){
			num++;
			last=now;
		}
	}
	cout<<num<<endl;
	return 0;
}

T2:

题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
输入第一行包含两个整数n,m,表示行数和列数 接下来n行m列,每行中数字用空格隔开,每个数字代表这个位置的棋子的颜色。数字都大于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出:
输出n行m列,每行中数字用空格隔开,输出消除之后的棋盘。(如果一个方格中的棋子被消除, 则对应的方格输出0,否则输出棋子的颜色编号。)

样例:

输入:
4 5 
2 2 3 1 2 
3 1 1 1 1 
2 3 2 1 3 
2 2 3 3 3
输出:
2 2 3 0 2
3 0 0 0 0 
2 3 2 0 3 
2 2 0 0 0

思路:
先用一个二位数组保存好a[i][j],即原来的数组。然后有一个bool数组b[][]。在a[][]数组中分别按照行和列进行遍历。首先依次遍历每一行,如果有连续的超过三个元素相同则在b数组中记录下为1。对列进行的一样。在遍历时用的大概为滑动窗口之类的思想,即对每一行和每一列用l,和r。先移动r,直到l和r的元素不一样的时候,判断此时如果相同的大于等于3,就在b数组中全部标记下来。然后将l移动到r处。其中要注意每一行和每一列最后的元素,如果没有不同的话,这个条件将无法触发,即不能进行标记。故在每一次循环结束后要手动进行一次检验。在最后输出的时候,如果b中被标记了,则说明可以消除,即输出0,否则输出a对应位置的数。

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 m;
int a[35][35];
bool b[35][35];
int num;
int main() {
	ios::sync_with_stdio(0);
	memset(b, 0, sizeof(b));
	cin >> n >> m;
	for (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0; j < m; j++) {
   			cin >> a[i][j];
	  	}
 	}
 	for (int i = 0; i < n; i++) {
		int l = 0,r = 0;
  		num = 0;
  		for (; r < m; r++) {
   			if (a[i][l] == a[i][r]) {
    			num++;
  		 }
    		else {
    			if (num >= 3) {  //
     				for (int j = l; j < r; j++)  b[i][j] = 1;
   			 }
   			 l = r;
    			num = 1;
  		 }
 	 } 		 
 	 if (num >= 3) {  
   		for (int j = l; j < r; j++)  b[i][j] = 1;
 	 	}	
	}
 
	for (int i = 0; i < m; i++) {
  		int l = 0,r=0;
  		num = 0;
 		for (; r < n; r++) {
   			if (a[l][i] == a[r][i]) {
   			 num++;
  			 }
   			else {
    				if (num >= 3) {
    				   for (int j = l; j < r; j++) b[j][i] = 1;
			    }
			    l = r;
			    num = 1;
			}
	  }
	  if (num >= 3) {
  		 for (int j = l; j < r; j++)  b[j][i] = 1;
 	 }
     }
     for (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0; j < m; j++) {
  	    if (b[i][j] == 1) {
    		cout << 0 ;
  	   }
   	   else {
   	       cout << a[i][j];
           }
	   if(j!=m-1){
	    cout<<" ";
	   }
       }
       cout << endl;
   }
   return 0;
}
### 关于第35次 CSP 认证考试第三题的解答 目前针对第35次 CSP 认证考试的具体第三题官方解析尚未完全公开,但从以往类似的 CSP试题目来看,通常第三题属于中高难度范围内的编程问题。这类题目往往涉及较为复杂的逻辑处理或者特定的数据结构应用。 #### 题目背景推测 基于引用中的描述[^1],可以推断该场考试的第一题围绕字符串匹配展开,而第二题则涉及到矩阵操作[^2]。因此,按照 CSP 的一贯命题风格,第三题可能更倾向于考察选手对于复杂算法的理解能力或者是对某些经典数据结构的应用技巧。 如果假设此题为一道典型的算法设计类试题,则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时间与空间效率**:任何解决方案都应考虑最坏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 **边界条件测试**:确保程序能够正确处理各种极端输入情形。 以下是关于如何构建此类问题通用解法框架的一个示例代码片段(假定目标是对一组数列执行某种变换并统计结果),供参考学习之用: ```python def process_sequence(sequence, operation): result = [] for item in sequence: processed_item = apply_operation(item, operation) if validate_condition(processed_item): # 假设存在验证函数 result.append(processed_item) return result def apply_operation(value, op_type): """模拟不同类型的运算""" if op_type == 'A': return value * 2 elif op_type == 'B': return value - 3 else: raise ValueError("Unsupported Operation Type") # 示例调用 input_data = [1, 2, 3, 4] operation_code = 'A' output = process_sequence(input_data, operation_code) print(output) ``` 上述伪代码仅作为示范用途,并不代表实际考题内容。真正的答题过程还需要依据具体题目要求来调整实现细节。 #### 数据结构的选择建议 当面对需要频繁增删节点或是快速查找元素的情况时,链表、哈希表等高级数据结构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有序集合的操作,则平衡树或许更为合适。当然这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