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可靠性的多层次建模与分析
1. 故障与攻击状态分析
在基础设施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多种故障和攻击情况,这些情况会导致基础设施进入不同的状态。
- 故障影响 :e - 故障可能使信息基础设施(II)进入i - 弱化状态,在这种状态下,II的部分组件虽未失效,但由于外部基础设施(EI)的故障约束,无法实现其功能。
- 攻击分类 :攻击主要分为两类,即欺骗性攻击和可感知攻击。欺骗性攻击会引发难以察觉的故障,类似于之前考虑的潜在错误;可感知攻击则会造成可检测到的损害。欺骗性攻击又可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
- 被动欺骗性攻击(状态2) :II看似正常工作,但实际上处于部分i - 中断状态。它不直接对EI采取行动,但会错误地告知操作员EI处于部分e - 中断状态,导致操作员对EI进行配置更改,使EI进入e - 弱化状态,累积的配置更改可能使EI进入e - 丢失状态。
- 主动欺骗性攻击(状态3) :II同样看似正常工作,但处于部分i - 中断状态。它会在不告知操作员的情况下对EI进行配置更改,使EI进入e - 弱化状态,累积的配置更改也可能导致EI进入e - 丢失状态。状态2和状态3的区别在于,状态2中操作员对EI采取了行动,而状态3中操作员未意识到II对EI的操作。
- 攻击检测后 :攻击被检测到后,基础设施的表观状态与实际状态相同(状态4),此时需要进行i - 恢复和e - 配置恢复,以使基础设施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以下是不同状态的总结表格:
| 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