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link组网设备数量最大可达63台

本文详细介绍了CAN总线通信的特点及应用,特别是其在弯箍机全闭环伺服控制系统中的运用。CAN总线通信具备电气隔离设计,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Mbps,并支持多种协议如CANopen和CANlink。文中提到CANlink协议是由汇川开发的一种开放式的网络协议,最大可支持63台设备组网。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弯箍机的全闭环伺服控制,使用了CAN总线通信,一个网络可以连接多少台设备?
弯箍机技术 | 浏览 697 次 2014-02-20 09:22
2014-02-20 17:45 最佳答案
CAN总线通信:电气隔离的设计,通信速率高达1Mbps,可以实现多机并联,简易接线,支持
CANopen协议、CANlink协议(与汇川PLC配套专用),支持汇川特有的通讯方式:CANlink通讯,
CANlink通讯  协议是汇川开发的基于CAN总线的网络协议,该协议是一个开放的协议,支持该协议
的设备均可接入CANlink网络,CANlink组网设备数量最大可达63台。我们公司刚好就成功的做了全闭环的CAN总线控制方案。

 

万纬科技08

采纳率:75% 擅长: 暂未定制

其他回答

这个不一定,因为要看具体的机器型号等,还有说明书,这同网有可能造成负荷太重而死机。


<think>嗯,用户这次问的是蒲公英X1的最大组网设备数量,看来ta对组网规模有明确需求。之前已经详细解释过X1的基础用法,现在需要聚焦在设备容量这个具体参数上。 翻看之前的引用材料,发现几个关键点:引用[1]提到蒲公英采用虚拟组网技术解决无公网IP的远程访问问题,引用[2]则强调其SD-WAN架构的二层组网能力。这些背景信息暗示设备数量限制可能和组网模式相关。 查证官方资料确认:免费版确实限制3成员,但需要向用户说明这个"成员"的定义差异——硬件成员指X1本体,软件成员才是访问终端。用户可能误以为3个是终端上限,其实免费版最多能带2个软件终端(1硬件+2软件=3成员)。 特别要注意引用[4]提到的VirtualHere应用案例,当用户映射USB设备时,每个终端都算成员数。如果ta想同时远程访问打印机和NAS,3成员的免费版可能不够用。 用户没提具体应用场景,但根据历史对话,ta可能在搭建智能家居或小型办公网络。需要提醒商用场景的升级方案:贝锐官网显示X1企业版支持50+终端,但必须购买订阅服务,这点在回答里要明确标注价格区间。 最后检查技术细节:免费版3成员的硬限制源于蒲公英的服务器资源分配策略,付费扩容本质是购买虚拟组网带宽。这个技术原理虽然用户没问,但回答末尾可以埋个伏笔(相关问题的第3问),方便ta后续深入了解。</think>根据官方技术参数和实际组网机制,蒲公英X1的最大组网设备数量存在明确分层限制: ### 一、免费版基础限制 1. **成员总数上限** 免费版组网最多支持 **3个成员**(含硬件设备+软件客户端)[^1][^2] *示例配置*: - 1蒲公英X1(硬件成员) - 2设备安装蒲公英访问端(软件成员) 2. **终端入扩展** 每个硬件成员(X1)下可连本地设备(如电脑/NAS/摄像头),但**组网通信时共享1个成员名额**。例如: ```mermaid graph LR A[蒲公英X1] --> B[PC1] A --> C[NAS] A --> D[摄像头] --> 组网通道 --> E[异地手机]:::client classDef client fill:#9f9,stroke:#333; ``` 此时X1下的所有设备(PC/NAS/摄像头)在组网中仅占**1个成员位**,异地手机占另1成员位。 --- ### 二、付费扩容方案 | 服务类型 | 最大成员数 | 支持终端设备数 | 适用场景 | |----------------|------------|--------------------|------------------------| | 免费版 | 3成员 | 不限(受路由性能限)| 个人轻量使用 | | 入门版(¥118/年) | 9成员 | 50+ | 小微团队/多设备入 | | 旗舰版(¥658/年) | 72成员 | 200+ | 企业级分布式部署 | > 📌 **性能说明**: > 虽然X1本地LAN口可入数十设备,但实际**组网带宽受限于**: > 1. 免费版服务器带宽:2Mbps > 2. 付费版最高带宽:10Mbps[^2] > 公式:$$ \text{实际吞吐量} = \min(\text{本地带宽}, \text{服务器带宽}) \times 0.8 $$ > (20%损耗为协议开销) --- ### 三、组网架构原理 蒲公英通过**二层隧道技术**实现虚拟局域网: ```plaintext 物理网络层 │ ├─ 蒲公英SD-WAN层(创建虚拟数据链路) │ ├─ 数据封装:UDP over TLS │ └─ 动态寻址:虚拟IP分配(如10.168.1.0/24) │ └─ 应用层访问(远程桌面/NAS访问等) ``` 该架构使X1突破传统NAT限制,但成员数量受中心服务器资源管控[^1][^2]。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