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即便在 2022 年也非常常用,比如这篇文章依然采用 Markdown 编写。
但 Markdown 是否应该成为文本编辑领域的默认技术选型呢?答案是否定的。我找到了一篇批判无脑使用 Markdown 作为技术选型的好文 Thoughts On Markdown,它提到 Markdown 在标准化、结构化、组件化都存在硬伤,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个现代化的文本结构编辑器,不要采用 Markdown。
概述
Markdown 流传甚广,甚至已成为我们的第二语言。Markdown 最早的解析器由 John Gruber 在 2004 年基于 Perl 编写发布,那时候 Markdown 只有一个目的,即为了方便网络写作。
网络写作必须基于 HTML 规范,而 HTML 规范对大部分人上手成本太高,因此 Markdown 就是基于文本创建的更易理解,或者说上手成本更低,甚至傻瓜化的一种语法,而要解析这个语法需要配套一个解析器,将这种语法文本最终转化为 HTML。
而数字化发展到今天,Markdown 已不再适合当下的写作场景了,主要原因有二:
Markdown 不再适合当下富交互、内容形态的编写。
Markdown 纯文本的开发体验不再满足当代开发者日益提高的体验需求。
首先还是从 Markdown 思想开始介绍。
Markdown 的核心思想
Markdown 最大优势就是好上手,不需要接触 HTML 这种复杂的嵌套语句(虽然对程序员来说 HTML 也简单到处于鄙视链底端)。原文抽象了三个优势:
基于文本的合适抽象。虽然 HTML 甚至代码都是文本,但 “合适” 这个词很重要,即任何文本都可以是 Markdown,只要加一点点小标记就能描述专业结构,学习成本极低。
有大量生态工具。比如语法解析器、高亮、格式转换、格式化、渲染等工具完备。
编辑内容便于维护。比如 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