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理的私有匹配协议解析
在数据交互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进行高效的数据匹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基于代理的私有匹配协议,包括其工作原理、安全性分析、性能评估以及相关技术细节。
1. 协议概述
在该协议中,涉及到查询发布者(Query Issuer, QI)、代理(Broker, B)和主题(Subject, Sl)三个实体。查询发布者发布加密的查询请求,代理负责在主题之间传播查询并计算匹配比例,主题则提供匹配证明。
协议的核心在于使用计数布隆过滤器(Counting Bloom Filter, CBF)来表示查询和主题的属性信息。对于每个查询 $Q’ i$,会生成对应的匹配参考计数布隆过滤器 $CBF_i$。主题 $S_l$ 则生成匹配证明计数布隆过滤器 $CBF {i,l}$。
代理在接收到主题的匹配证明后,会进行验证:
- 对于 $0 \leq i_1 \leq \varphi - 1$,如果 $CBF_{i,l}[i_1] \prec CBF_i[i_1]$,记为 $CBF_{i,l} \prec CBF_i$,否则说明 $CBF_{i,l}$ 不是仅由 $x_{i,1}, …, x_{i,n}$ 的子集构建的。
- $CBF_{i,l}$ 的权重 $w_{CBF_{i,l}}$ 是 $u$ 的倍数,因为每次插入元素会使权重增加 $u$。
如果验证失败,协议将终止(表示主题试图作弊);否则,代理接受 $S_l$ 的答案,并计算匹配比例:
$SMRC(mr_i, mp_{i,l}) = \frac{w_{CBF_{i,l}}}{w_{CBF_i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