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与网络安全:虹膜识别与恶意 IP 流聚类
1. 虹膜识别技术解析
虹膜识别作为生物识别系统中较为可靠的方式,在身份识别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不过,要提升其系统的鲁棒性,仍面临诸多挑战。
1.1 基于 Purkinje 图像的真假虹膜区别
Purkinje 图像的距离在真假虹膜中存在差异。由于真假虹膜材料特性不同,如晶状体和角膜直径、折射率等,假虹膜无法制造出与真眼具有相同距离的 Purkinje 图像。通过特定方法可以计算 Purkinje 图像的理论距离,在相关图示中,还展示了各光学表面(前角膜、后角膜、前晶状体、后晶状体)的焦距和半径。
Purkinje 图像的形成与镜面反射有关:
- 凸面镜反射形成第 1、2、3 个 Purkinje 图像,这些图像是正立且虚像。
- 凹面镜用于反射形成第 4 个 Purkinje 图像,它是实像且倒立。第 1、2 个 Purkinje 图像存在对称位置,而第 4 个 Purkinje 图像位于虹膜中心。前晶状体可用于形成第 3 个 Purkinje 图像,但从相机观察时,该图像出现在虹膜位置后方,且由于环境光改变瞳孔大小,当使用准直红外 LED 使瞳孔缩至最小(2 毫米)时,虹膜区域扩大,捕获的眼图像中的虹膜区域会隐藏第 3 个 Purkinje 图像,使其无法被观察到。
此外,通过特定方法可以理论计算第 1、2、4 个 Purkinje 图像之间的距离。前、后角膜表面可假设为凸面镜模型,后晶状体表面可使用凹面镜模型,进而可以运用相机镜头模型。
1.2 虹膜识别系统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虹膜识别系统和其他基于视觉的系统一样,对噪声非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