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日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1. 研究背景
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增强,波动幅度增大。2005年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到2008年8月,人民币兑日元月平均汇率达6.268,累计升值17.4%。2009年后受金融危机影响,人民币兑日元汇率呈双向波动,波动范围扩大。
农业作为一个特殊产业,汇率波动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制成品行业有很大差异。日本人口众多、土地相对较少,对农产品进口依赖程度高。中国农产品因成本低,在日本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多年来日本一直是中国农产品最大出口目的地国。尽管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整体进入逆差时代,但对日本农产品出口一直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呈扩大趋势。因此,研究汇率波动和风险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 国外研究 :Schuh于1974年开启了汇率波动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他认为汇率是农业中被忽视的重要变量。此后众多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探讨了汇率波动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汇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汇率升降通过影响出口产品价格促进或阻碍出口,如Mckinnon和Kenichi Ohno研究认为汇率波动与贸易量相关性较弱;二是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通过影响出口厂商决策增减出口量,这取决于厂商对汇率风险的态度。多数研究支持汇率波动对农产品出口有负面影响,如Ethier、Taufiq和Choudhry等研究表明多数出口厂商是风险规避者,高汇率风险会触发高利润风险,厂商会减少出口以避免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但也有研究认为汇率风险可能刺激国际贸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