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与生物医学图像分析:天线设计与细胞分割技术探索
1. 5G应用中低隔离度MIMO天线设计
在5G通信不断发展的今天,低隔离度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的设计至关重要。研究人员设计并分析了适用于5G应用的低隔离度MIMO天线,该天线在高达40GHz的频率范围内展现出卓越特性,能够覆盖现代通信和先进通信应用。通过高频结构仿真(HFSS)对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其在工作频段内呈现圆极化特性。仿真结果中的包络相关系数(ECC)、传输系数和方向增益(DG)等指标表明,该设计可用于未来的通信应用。
2. 2.45GHz ISM频段可穿戴叉形天线设计
2.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可穿戴天线因在娱乐、体育和健康监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在设计可穿戴天线时,人体安全是主要考虑因素之一,需控制天线辐射以降低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比吸收率(SAR)用于衡量人体组织吸收的辐射能量,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规定1g组织的SAR值不得超过1.6W/kg,欧盟理事会建议10g组织的SAR值不超过2W/kg。多年来,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技术降低SAR,其中超表面结构的应用较为常见。
2.2 天线设计与规格
设计了一款用于2.45GHz工业、科学和医疗(ISM)频段可穿戴应用的叉形天线。采用Rogers RO3010作为介电基板,其介电常数为10.2,损耗正切为0.0035。天线呈对称的叉形,通过调整两侧带状线尺寸实现所需的工作频率。在天线背面放置四个超表面单元,该超表面由中心的矩形带状线和两侧镜像对称的E形结构组成。采用带槽的部分接地,并将其作为超表面单元,有助于降低SAR。天线整体尺寸为34mm * 34mm * 1.27mm,超表面单元尺寸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