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解读:基于产业间网络结构分析
1. 引言
中国经济在经历快速增长后逐渐放缓,制造业面临诸多挑战,如原有低成本优势减弱、资源和环境约束收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与此同时,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指出,非单一产业、相关产业会持续集中与合作,以提升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生产力和竞争优势。并且,制造商可通过建立生产活动间的相互联系来提高产业效率,而非单纯增加投资。随着分工的深化,制造业中作为中间投入要素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增加,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依存关系进一步加深。
本文旨在明确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探索由这些关系形成的整体产业结构。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产业间网络(IO 网络),运用社会网络指标进行分析,跟踪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程度分布、作用方向以及各部门在网络中的地位,从而更详细地了解中国各产业部门在经济生产活动(投入和产出过程)中的作用。
2. 理论背景与方法
2.1 基本投入产出模型
产业间分析是探究产业关联性的常用方法,尤其适用于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互动研究。通过投入产出表,可构建 IO 网络,具体步骤如下:
1. 计算投入系数 :在投入产出表中,(x_{ij}) 是部门 (j) 从部门 (i) 的中间投入,(X_j) 是部门 (j) 的总投入。投入系数 (a_{ij}) 表示部门 (j) 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消耗部门 (i) 的投入,计算公式为 (a_{ij}=\frac{x_{ij}}{X_j})。
2. 建立投入产出关系 :由于中间投入加上最终需求等于总产出,因此存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6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