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技术RAG(检索增强生成)一文全解

一、RAG是什么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 是一种结合检索技术与生成模型的技术架构,旨在通过动态引入外部知识库增强大语言模型(LLM)的生成能力。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检索系统从外部数据源(如企业知识库、实时文档等)获取相关信息,并将检索结果作为上下文输入生成模型,以提高生成答案的准确性、时效性和专业性

前排提示,文末有大模型AGI-优快云独家资料包哦!

简单总结:RAG(检索增强生成)=检索技术+LLM 提示

二、RAG的5个基本流程

RAG可分为5个基本流程:(1)知识文档的准备;(2)嵌入模型(embedding model);(3)向量数据库;(4)查询检索;(5)生成回答。

img

1.知识文档的准备

在构建一个高效的RAG系统时,首要步骤是准备知识文档。现实场景中,我们面对的知识源可能包括多种格式,如Word文档、TXT文件、CSV数据表、Excel表格,甚至是PDF文件、图片和视频等。

因此,第一步需要使用专门的文档加载器(例如PDF提取器)或多模态模型(如OCR技术),将这些丰富的知识源转换为大语言模型可理解的纯文本数据。 例如,处理PDF文件时,可以利用PDF提取器抽取文本内容;对于图片和视频,OCR技术能够识别并转换其中的文字信息。

此外,鉴于文档可能存在过长的问题,我们还需执行一项关键步骤:文档切片我们需要将长篇文档分割成多个文本块,以便更高效地处理和检索信息。 这不仅有助于减轻模型的负担,还能提高信息检索的准确性。

2.嵌入模型

嵌入模型的核心任务是将文本转换为向量形式,我们使用的日常语言中充满歧义和对表达词意无用的助词,而向量表示则更加密集精确,能够捕捉到句子的上下文关系和核心含义

这种转换使得我们能够通过简单计算向量之间的差异来识别语义上相似的句子。嵌入模型是连接用户查询和知识库的桥梁,确保了系统回答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向量数据库

向量数据库是专门设计用于存储和检索向量数据的数据库系统。在RAG系统中,通过嵌入模型生成的所有向量都会被存储在这样的数据库中

这种数据库优化了处理和存储大规模向量数据的效率,使得在面对海量知识向量时,我们能够迅速检索出与用户查询最相关的信息。

4.查询检索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的准备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处理用户查询了。首先,用户的问题会被输入到嵌入模型中进行向量化处理。然后,系统会在向量数据库中搜索与该问题向量语义上相似的知识文本或历史对话记录并返回

5.生成回答

最终通过构建一个提示模版将用户提问和上一步中检索到的信息结合,得到增强的prompt,输入到大语言模型中,静待模型输出答案即可。

三、RAG的核心特点

  1. 动态知识增强:通过外部数据弥补LLM训练数据的时效性与专业性不足,支持实时更新知识库 。
  2. 减少幻觉与偏差:依赖权威外部数据生成答案,降低模型虚构内容的概率。
  3. 数据隐私保护:私有数据无需参与模型训练,直接通过检索增强,保障企业数据安全 。
  4. 灵活性与低成本:相比微调,RAG无需修改模型参数,适用于快速迭代和多领域适配 。
  5. 效果依赖多因素:检索质量、分块策略、嵌入模型性能等均影响最终生成结果 。

四、为什么需要 RAG 技术?

1. 传统语言模型的局限性

传统的语言模型,比如 GPT-3,虽然在生成文本方面表现出色,但它们有一个显著的局限性:它们依赖于预训练的参数,无法动态访问外部知识。这意味着这些模型在处理实时信息、领域特定知识或罕见实体时表现不佳。举个例子,在问答任务中,模型可能会生成不准确或过时的答案,因为它无法访问最新的数据。就像你问一个朋友“今天天气怎么样?”,但他只能告诉你去年的天气情况,显然这样的信息对你来说毫无用处。

img

这种局限性在需要精确答案的场景中尤为明显。例如,在医疗领域,医生可能需要最新的研究数据来做出诊断,而传统的语言模型无法提供这些信息。同样,在法律领域,律师需要引用最新的法律条文,而模型只能基于过去的知识生成答案,这显然是不够的。

2. 检索增强生成(RAG)的诞生

img

为了解决传统语言模型的局限性,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RAG)技术应运而生。RAG 通过将大规模检索系统与生成模型相结合,解决了传统模型的局限性。它能够动态地从外部知识源(如文档、数据库或结构化数据)中检索信息,并在生成过程中利用这些信息,从而生成更准确、上下文相关的输出。

这种结合不仅提升了模型的性能,还使其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如多跳推理和跨领域知识整合。举个例子,如果你问 RAG 模型“量子计算的最新进展是什么?”,它可以从最新的研究论文中检索相关信息,并生成一个基于这些信息的详细答案。这种能力使得 RAG 在需要精确和实时信息的场景中表现出色。

3. RAG 的应用场景

RAG 技术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在问答、摘要生成和信息检索等任务中。例如,在开放域问答中,RAG 模型能够从海量文档中检索相关信息,生成更精确的答案;在文档摘要任务中,它能够利用外部文档生成更丰富、更全面的摘要。此外,RAG 还在对话系统、知识图谱构建等领域展现了强大的能力。

在医疗领域,RAG 可以帮助医生快速检索最新的研究数据,辅助诊断和治疗决策。在法律领域,律师可以使用 RAG 来检索最新的法律条文,确保他们的法律建议是最新和准确的。在教育领域,RAG 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

总的来说,RAG 技术通过结合检索和生成的能力,解决了传统语言模型的局限性,使其在多个领域中表现出色。无论是需要实时信息的问答任务,还是需要精确答案的领域特定任务,RAG 都能提供强大的支持。

五、RAG 技术解析

1. 核心组件:检索与生成

img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的核心思想是将检索和生成两个过程紧密结合。首先,模型根据输入查询从外部知识源中检索相关信息;然后,生成模型利用检索到的信息生成最终的输出。这种动态的知识整合机制使得 RAG 模型能够在生成过程中实时访问外部知识,从而提升输出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举个例子,假设你问一个 RAG 模型:“谁发明了电话?”模型会首先从外部知识库中检索与“电话发明”相关的文档或段落,然后基于这些信息生成一个准确的答案:“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发明了电话。”这种结合检索和生成的方式,使得 RAG 模型在处理需要外部知识的任务时表现尤为出色。

2. 检索机制:从海量数据中找到关键信息

检索机制是 RAG 的关键部分。它需要从庞大的知识库中快速找到与查询最相关的信息。常用的检索方法包括基于关键词的稀疏检索(如 BM25)和基于语义的稠密检索(如 DPR,Dense Passage Retrieval)。稠密检索通过将查询和文档映射到同一向量空间,利用向量相似度(如余弦相似度)来找到最相关的文档。

例如,如果你问:“什么是量子计算?”稀疏检索可能会通过匹配关键词“量子”和“计算”来找到相关文档,而稠密检索则会通过语义理解,找到与“量子计算”概念相关的文档,即使这些文档中没有直接出现“量子”或“计算”这两个词。

3. 生成过程:结合内部与外部知识

生成过程不仅依赖于模型的内部知识,还结合了检索到的外部信息。模型通过“去噪”和“推理”两个步骤来处理检索到的信息。去噪步骤过滤掉不相关或矛盾的信息,确保生成的内容基于可靠的来源;推理步骤则帮助模型从多个信息源中提取逻辑关系,生成连贯的答案。

例如,当模型检索到多篇关于“量子计算”的文档时,去噪步骤会排除那些与主题无关或信息不准确的文档,而推理步骤则会从剩下的文档中提取关键信息,生成一个全面且逻辑清晰的答案。

4. 知识整合:如何将外部知识融入生成

知识整合是 RAG 的另一个关键步骤。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在输入层直接将检索到的文档与查询拼接,或在中间层通过注意力机制将外部知识融入模型的隐藏状态。不同的整合策略适用于不同的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策略可以显著提升模型的表现。

例如,在输入层整合时,模型会将检索到的文档与查询一起输入生成模型;而在中间层整合时,模型会在生成过程中动态调整注意力机制,确保外部知识能够被有效利用。这种灵活的知识整合方式,使得 RAG 模型在处理复杂任务时能够更加精准地生成答案。

六、RAG的分类

  1. 按架构复杂度
  • 原始RAG(Naive RAG):基础流程(索引-检索-生成),易受低质量检索影响。
  • 高级RAG(Advanced RAG):引入预检索优化(数据清洗、元数据过滤)、检索增强(混合搜索、重排序)及生成控制(动态提示)。
  • 模块化RAG:灵活组合功能模块(如验证模块、记忆模块),支持端到端训练或定制化流程。
  1. 按应用场景
  • 多模态RAG:整合文本、图像、音频等多模态数据检索与生成。
  • 图RAG:基于知识图谱建模实体关系,优化多跳推理问题。
  • 代理RAG:通过路由策略动态选择处理模块,或结合多代理协作处理复杂任务。
6.2 系统的持续优化

通过数据反馈、模型微调和算法优化,AI大模型问答系统能够不断进化。这使得系统不仅能够适应新兴问题,还能处理日益复杂的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

如何学习AI大模型 ?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倘若大家对大模型抱有兴趣,那么这套大模型学习资料肯定会对你大有助益。

针对0基础小白:

如果你是零基础小白,快速入门大模型是可行的。
大模型学习流程较短,学习内容全面,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
学习计划和方向能根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包括:大模型学习线路汇总、学习阶段,大模型实战案例,大模型学习视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模型书籍PDF。带你从零基础系统性的学好大模型!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请添加图片描述

👉AI大模型学习路线汇总👈

大模型学习路线图,整体分为7个大的阶段:(全套教程文末领取哈)

第一阶段: 从大模型系统设计入手,讲解大模型的主要方法;

第二阶段: 在通过大模型提示词工程从Prompts角度入手更好发挥模型的作用;

第三阶段: 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借助阿里云PAI平台构建电商领域虚拟试衣系统;

第四阶段: 大模型知识库应用开发以LangChain框架为例,构建物流行业咨询智能问答系统;

第五阶段: 大模型微调开发借助以大健康、新零售、新媒体领域构建适合当前领域大模型;

第六阶段: 以SD多模态大模型为主,搭建了文生图小程序案例;

第七阶段: 以大模型平台应用与开发为主,通过星火大模型,文心大模型等成熟大模型构建大模型行业应用。

👉大模型实战案例👈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做,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模型视频和PDF合集👈

这里我们能提供零基础学习书籍和视频。作为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跟着老师的思路,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操,其实大模型并不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学会后的收获:👈

• 基于大模型全栈工程实现(前端、后端、产品经理、设计、数据分析等),通过这门课可获得不同能力;

• 能够利用大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项目需求: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因此,掌握大模型应用开发技能,可以让程序员更好地应对实际项目需求;

• 基于大模型和企业数据AI应用开发,实现大模型理论、掌握GPU算力、硬件、LangChain开发框架和项目实战技能, 学会Fine-tuning垂直训练大模型(数据准备、数据蒸馏、大模型部署)一站式掌握;

• 能够完成时下热门大模型垂直领域模型训练能力,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 大模型应用开发需要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掌握可以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和分析能力,让程序员更加熟练地编写高质量的代码。

👉获取方式: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