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P 服务简单分析--uboot2009.08

本文介绍了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实现细节。TFTP使用UDP协议,端口号为69,提供了轻量级的文件传输服务。文章还详细解释了TFTP的操作码、通信流程及TID的作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个用来在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进行简单文件传输的协议,提供不复杂、开销不大的文件传输服务。端口号为69。

2009.08版本的 支持tftp的下载功能,但不支持上传功能,如果要想支持上传功能 可参考以下的这一个网友的博文: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0737871-id-2124122.html

1、涉及的文件与函数

cmd_net.c —>

static int netboot_common (proto_t proto, cmd_tbl_t *cmdtp, int argc, char *argv[])

net.c —>

int NetLoop(proto_t protocol)

tftp.c —>

void TftpStart (void)

发送:

static void  TftpSend (void)

接收:

static void TftpHandler (uchar * pkt, unsigned dest, unsigned src, unsigned len)

底层的收发在: fec_mxc.h(imx6q)

2、 tftp 协议解析

协议文档
https://tools.ietf.org/html/rfc1350
https://tools.ietf.org/html/rfc2347

注意:tftp是基于UDP的,而UDP又是基于IP的

所以tftp的头格式为:

      ---------------------------------------------------
     |  Local Medium  |  Internet  |  Datagram  |  TFTP  |
      ---------------------------------------------------
通信流程

这里写图片描述

操作码
      opcode  operation
        1     Read request (RRQ)
        2     Write request (WRQ)
        3     Data (DATA)
        4     Acknowledgment (ACK)
        5     Error (ERROR)
基本操作码

这里写图片描述

扩展操作码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关于OACK 可以参考:
此为后来新加的

https://tools.ietf.org/html/rfc2347

通信流程例子: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关于TID

在TFTP中,一次请求中所有包的源和目标都由Transfer ID(TID)来标示。TFTP规定TID值就是UDP包中的源和目标端口。也就是说,一次请求过程中,S和C通过UDP包的源和目标端口来判断这个包是不是发给自己的。

以WRQ为例,C向S的69端口发送一个文件请求包,这个文件请求包中UDP的源端口号为C的TID(假设C选择4845作为它的TID),目标端口为69(这个时候由于请求还未接受,所以这次请求的UDP包中目标端口不是TID)。S收到这个请求后,将另外采用一个UDP端口(应该另启动了一个UDP Socket)假设为4849来回复这个请求的ACK。这样,这个回复的UDP包的源端口就是S的TID(=4849),目标就是C的UDP端口(TID=4845)。以后,这次请求的后续所有包都在端口为4845和4849中来往。

上述过程隐含了一定程度上的容错处理。例如,C收到一个TID不是4849的包,则认为这个包是错误的。另外,S对于每个请求,都要采用一个不重复的新的UDP端口号作为它的TID,也就是说,S上同时存在的n个请求的TID都将不同。

	/* Use a pseudo-random port unless a specific port is set */
	TftpOurPort = 1024 + (get_timer(0) % 3072);
关于tftp几个规定

1、服务器端口为 69
2、默认情况下帧长 512个字节
3、在带OACK的情况下 帧长可以达到1468个字节,最多传65535个包,所以最大能传91MB的数据
4、大端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用户优化一个Shell脚本,使其支持add和remove参数。用户提供的原始脚本分为两个部分:添加和移除uboot相关文件。用户希望将其改造成带参数的脚本,通过参数控制执行添加或移除操作。 首先,我需要理解原始脚本的功能。添加部分是将一些自定义的脚本和配置文件复制到uboot的源码目录中,而移除部分则是删除这些文件,并恢复原始的Makefile。看起来用户可能在开发或定制uboot时,需要频繁地切换这些文件,可能是为了测试不同的配置或维护多个版本。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如何将这两个部分转化为带参数的脚本。通常,Shell脚本可以通过位置参数(如$1)来接收参数,例如使用add或remove作为参数。因此,脚本应该检查第一个参数,决定执行添加还是移除操作。 在优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参数处理**:脚本需要接受add或remove作为参数,并可能提供帮助信息。如果参数不正确,应该提示用法。 2. **函数化**:将添加和移除的逻辑封装成函数,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3. **错误处理**:在复制或删除文件时,检查操作是否成功,例如使用cp和rm的返回状态,并在失败时给出提示。 4. **路径处理**:确保所有文件路径正确,特别是相对路径的使用。可能需要使用绝对路径或基于脚本所在目录的路径,避免执行脚本时路径错误。 5. **恢复原始Makefile**:在移除操作中,用户不仅删除了自定义文件,还复制了origin目录下的Makefile回去。需要确保这个origin目录的位置正确,并且在复制时不会出错。 6. **可扩展性**:如果以后需要添加更多的文件或操作,脚本应该容易修改。 现在,我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深层需求。用户可能希望简化部署流程,通过脚本快速切换不同的uboot配置,减少手动操作带来的错误。此外,用户可能希望脚本具备一定的健壮性,比如在文件不存在时不会报错,或者能够提示用户具体的错误原因。 在编写函数时,可以为add和remove分别创建函数。在add函数中,逐一复制文件,并在每一步检查是否成功。如果某个文件复制失败,可以输出错误信息并退出,或者继续执行但提示警告。同样,在remove函数中,删除文件时如果文件不存在,可能需要忽略错误,或者提示用户。 关于路径问题,原始脚本中的路径使用了相对路径,比如../uboot-master/,这依赖于脚本执行的位置。如果用户在其他目录执行脚本,可能会导致路径错误。因此,可能需要使用脚本所在的目录作为基准,或者要求用户在特定目录下执行脚本。不过,考虑到用户提供的原始脚本使用的是相对路径,可能在他们的工作流程中已经固定了目录结构,因此暂时保持相对路径,但可以在脚本中添加注释,提醒用户需要在正确的目录下运行。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在移除操作中,用户不仅删除了自定义文件,还恢复了原始的Makefile。这里的cp命令是从./uboot/origin/Makefile复制到目标位置。需要确保./uboot/origin/Makefile存在,否则会导致错误。在脚本中应该检查这个文件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报错。 此外,为了提高脚本的友好性,可以添加帮助信息,当用户输入无效参数或使用-h/--help时显示用法。 总结步骤: 1. 解析参数,判断是add、remove还是其他。 2. 定义add和remove函数,分别处理文件复制和删除。 3. 在函数中添加错误检查,确保每一步操作成功。 4. 处理路径问题,确保文件在正确的位置。 5. 添加帮助信息和错误处理,提升脚本的健壮性。</think>以下是优化后的脚本,支持通过`add`和`remove`参数控制文件操作: --- ```bash #!/bin/bash # 定义路径变量(根据实际路径调整) UBOOT_DIR="../uboot-master" DTS_MAKEFILE_ORIGIN="./uboot/origin/Makefile" # 添加文件的函数 add_files() { echo "添加 U-Boot 相关文件..." # 复制构建脚本 cp -v ./build/54_build.sh ../ || { echo "复制 54_build.sh 失败"; exit 1; } # 复制 U-Boot 脚本和配置 cp -v ./uboot/54_make_clean_uboot.sh $UBOOT_DIR/ || exit 1 cp -v ./uboot/54_make_uboot.sh $UBOOT_DIR/ || exit 1 cp -v ./uboot/54_evb_defconfig $UBOOT_DIR/configs/ || exit 1 cp -v ./uboot/54_evb.h $UBOOT_DIR/include/configs/ || exit 1 cp -v ./uboot/54-evb.dts $UBOOT_DIR/arch/arm/dts/ || exit 1 cp -v ./uboot/Makefile $UBOOT_DIR/arch/arm/dts/Makefile || exit 1 echo "✅ 文件添加完成" } # 移除文件的函数 remove_files() { echo "移除 U-Boot 相关文件..." # 删除构建脚本 rm -vf ../54_build.sh # 删除 U-Boot 脚本和配置 rm -vf $UBOOT_DIR/54_make_clean_uboot.sh rm -vf $UBOOT_DIR/54_make_uboot.sh rm -vf $UBOOT_DIR/configs/54_evb_defconfig rm -vf $UBOOT_DIR/include/configs/54_evb.h rm -vf $UBOOT_DIR/arch/arm/dts/54-evb.dts # 恢复原始 Makefile if [ -f "$DTS_MAKEFILE_ORIGIN" ]; then cp -v $DTS_MAKEFILE_ORIGIN $UBOOT_DIR/arch/arm/dts/Makefile || exit 1 else echo "❌ 原始 Makefile 不存在: $DTS_MAKEFILE_ORIGIN" exit 1 fi echo "✅ 文件移除完成" } # 参数处理 case "$1" in "add") add_files ;; "remove") remove_files ;; *) echo "用法: $0 [add|remove]" echo " add - 添加 U-Boot 定制文件" echo " remove - 移除 U-Boot 定制文件并恢复原始配置" exit 1 ;; esac ``` --- ### **优化说明** 1. **参数化操作**: - 通过`add`和`remove`参数控制文件操作,避免手动注释代码。 - 示例用法: ```bash ./script.sh add # 添加文件 ./script.sh remove # 移除文件 ``` 2. **错误处理**: - 使用 `|| exit 1` 确保单步失败时脚本立即退出。 - 检查原始 Makefile 是否存在,避免无效覆盖。 3. **路径集中管理**: - 定义 `UBOOT_DIR` 和 `DTS_MAKEFILE_ORIGIN` 变量,便于批量修改路径。 4. **友好输出**: - 添加 `-v` 参数显示操作详情(如 `cp -v`、`rm -v`)。 - 使用 ✅/❌ 符号标识操作结果。 --- ### **使用注意事项** 1. **权限问题**: - 若提示权限不足,运行前添加执行权限: ```bash chmod +x script.sh ``` 2. **路径验证**: - 确保 `UBOOT_DIR` 和 `DTS_MAKEFILE_ORIGIN` 与实际路径匹配。 3. **日志记录**: - 可将关键操作重定向到日志文件: ```bash ./script.sh add > setup.log 2>&1 ``` 此脚本通过模块化设计提高了可维护性,同时降低了误操作风险。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