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电阻
1.1 电阻的作用
限流、分压、负载、阻抗匹配、采样和做为上拉电阻等
1.2 电阻的基本特性
耗能元件,交直流中作用一样,随频率增大,电阻先呈容性,再呈感性。
1.3 电阻选型需要考虑的参数
阻值大小,电阻精度,电阻额定功率和封装,温度系数,额定电压(最高工作电压,最高负荷电压),高频寄生参数,固有噪声(热噪声,过剩噪声)。
1.4 电阻分类
按阻值特性:
- 固定电阻:阻值固定的电阻;
- 可调电阻:通过线圈长度改变阻值;
- 特种电阻:
(1)压敏电阻:当电压超过压敏电阻值时,其阻值迅速减小,电流增大,可以抑制瞬时过电压(用途:防止瞬时过电压,放雷击);
(2)光敏电阻:光照越强,阻值越小;无光时几千欧,有光时几十欧;(用途:光控设备,光控开关);
(3)保险电阻:在额定电流内,起固定电阻作用,当通过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电阻丝迅速升温,达到一定温度时电阻丝迅速熔断。保护电路。(用途:用在需要限流输出的电源电路中,保护电源或负载不因过流而损坏);
(4)热敏电阻: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电阻):温度升高,阻值变大(用途:电机启动电路,过流保护电路);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电阻):温度升高或电流增大,阻值迅速下降(用途:温度补偿,温度控制电路);
按制造材料分:金属膜电阻,碳膜电阻,线绕电阻,无感电阻,薄膜电阻,贴片电阻等;
2 电容
2.1 电容的作用
- 滤波:电源滤波电路中一般是一个大电容并联一个小电容;
- 旁路:信号引脚与地引脚之间;产生交流分路;一般使用铝电解电容或钽电容,耐压值在10~100V之间;使用时尽量靠近电源和地引脚;
- 去耦;
- 储能;
- 级间耦合;
2.2 电容的基本特性
电流可突变(浪涌),电压不可突变;储能元件,不耗能;通高频阻低频。
2.3 电容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参数
标称电容值和精度;耐压值(加在电容两端的电压大小,一般不低于电路中交流有效值的1.42倍,并保留15%的裕量);等效串联电阻(ESR),等效串联电感(ESL),这两个参数越小越好;温度系数/温度范围;损耗
影响电容寿命的因素:过高压,过高温,快速充放电;
2.4 电容的分类
按结构分:固定电容,可变电容,微调电容;
按介质材料分:气体介质电容,液体介质电容,无机固体介质电容,有机固体介质电容;
按极性分:有极性电容和无极性电容;
按材料分:CBB电容,涤纶电容,瓷片电容,云母电容,独石电容,铝电解电容,钽电容等;
- 瓷片电容:无极性,稳定,绝缘性好,耐压高,频率高,价格低;易碎,容量小;
- 独石电容(多层陶瓷电容器):无极性,温度特性和频率特性好,容量大,体积小,可靠性高,电容量稳定,耐高温,绝缘性好;缺点:有感;
- 云母电容:无极性,介质损耗小,绝缘电阻大,温度系数小,适用于高频电路;缺点:体积大,容量小,造价高;
- 铝电解电容:极性,容量大,高频特性不好;
- 钽电解电容:极性,稳定性好,容量大,高频特性好;缺点:造价高;
3 电感
3.1 电感的作用
通直流阻交流(滤波、振荡,延迟,陷波);
3.2 电感的基本特性
- 电感上的电流是渐变的,即电流不能突变,电压可突变(电弧);
- 电感的自感会阻碍电流变化;
- 自感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 是储能元件,本身不耗能;
3.3 电感的选型
感值;直流电阻;自谐振频率;额定电流;所以选择电感时主要考虑的参数: ∆ L ∆L ∆L (感值误差), f o f_o fo(自谐振频率), D C R DCR DCR(直流等效电阻), I s a t I_sat Isat(电感饱和电流), I r m s I_rms Irms(电感温升电流)。电感量,允许偏差,品质因数,分布电容,额定电流,饱和电流,损耗电阻,
3.4 电感的分类
- 用途:功率电感,高频电感;
- 电感磁芯:铁氧体,金属(磁性材料);
- 电感的屏蔽方式:无屏蔽,磁性粉树脂屏蔽,普通屏蔽,软磁性金属粉屏蔽;
- 电感工艺:绕线工艺,积层工艺,薄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