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信号与光谱信号处理:小波与神经网络的应用
在生物医学和天文学等多个领域,信号处理与分类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脑电信号(EEG)的分类有助于了解大脑的功能状态,而光谱信号的处理则在生物医学传感、诊断以及天文学的恒星演化研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介绍基于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的脑电信号分类方法,以及小波自适应滤波器在光谱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同时探讨多尺度特征提取和神经网络在光谱分析与识别中的应用。
脑电信号分类
脑电信号包含了丰富的大脑活动信息,不同的脑电节律与大脑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其中,α 节律在不同的眼睛状态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对脑电信号进行分类。
特征提取
采用小波包分解(WPD)技术对脑电信号进行分解,以提取 α 节律。定义节点系数函数为:
[
\sum_{k = 1}^{N} \frac{(\omega_{j,n})^2}{N}
]
其中,(\omega_{j,n}) 是小波包系数,(N) 是 (\omega_{j,n}) 的长度。WPD 可以将频率子带分解为节点,包含 α 节律的节点包含了眼睛状态的信息。因此,选取第 6 层 WPD 的 11 - 16 节点的节点函数作为特征向量,其覆盖的频率范围为 7.81 - 13.28 Hz,特征向量表示为:
[
F = [x(11,6), x(12,6), x(13,6), x(14,6), x(15,6), x(16,6)]
]
其他节律由于与眼睛状态没有固定的关联,未被纳入特征向量。
神经网络构建与训练
根据特征向量的结构,输入层设置为 6 个节点,输出层设置为 1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