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者
AMiner:AI科研助手
聚焦科研检索、阅读、分析、写作场景,以对话重构繁杂的科研流程,打造极简易用的科研工作流,让信息和知识有效链接和流动起来,为全球科研机构、学者和科技从业者做科研加速。
展开
-
专访Women in AI学者黄惠:绘图形之梦,寻突破之门
**导语:**古有“男儿立千年志”,今有“巾帼逐梦不止”,女性在科研工作中如今更是大放异彩,成就非凡。近日,AMiner 团队推出 2022 年“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全球女性学者”名录,以展现女性学者在人工智能科研领域取得的不俗成果,鼓舞更多年轻女性立志投身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学术头条此次有幸对入围这一名单的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黄惠进行了采访。黄惠简介:黄惠,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数学博士,深圳大学腾讯冠名特聘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原创 2022-03-24 11:37:13 · 4105 阅读 · 0 评论 -
她力量系列八丨陈丹琦:我希望女生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男生和女生之间的gap会逐渐不存在的
陈丹琦主页:https://www.aminer.cn/profile/danqi-chen/562ce7f545cedb3398cfa6d0文章转载丨叉院学姐作者:何婉榕、毛嘉怡、何婉榕、王世因陈丹琦Danqi Chen湖南长沙人。高中毕业于雅礼中学。第 20 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2008)金牌得主。大学毕业于清华大学,08 级姚班校友。毕业后前往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论文《Neural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Beyond》获得了斯坦福 Co.原创 2022-03-07 16:57:56 · 1145 阅读 · 0 评论 -
她力量系列七丨兰艳艳:理想温暖10年科研路,女性可以柔和,更要自信、专业 | 妇女节特辑
文章转载丨智源社区作者:Isabel、李梦佳导读:数学博士,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担任访问学者,还有近十年的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经历……见面前,我在脑中为兰艳艳描绘出了一幅“学术、忙碌、雷厉风行”的精英女科学家形象。但当长发的她,身穿着淡紫色的毛衣微笑地走进采访间时,我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知性气息。“我觉得可能很多时候我们女性要自信一些。”她神采奕奕地说道。兰艳艳教授的采访,安排在一个2月末的下午。此时北京的气温已经开始回暖,和煦的午后阳光与智源大厦的红砖墙体相得益彰。关于女性科学家独特的风采,从与兰艳.原创 2022-03-07 16:55:02 · 880 阅读 · 0 评论 -
她力量系列六丨杨笛一:女孩长大后数理化可以很好,科研可以很鲜活
文章转载丨AI科技评论作者:陈彩娴导语:回想起以前读书的经历,研究NLP的杨笛一发现大家常说的两句话根本没有输出的意义:一是“等你们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二是“女生小时候成绩好,长大后数理化成绩就不会好了。”而这两句话,在她身上都是错误的。隔着13个小时的时差,坐落于美国东南部的亚特兰大应已接近深夜,我们的访谈也接近尾声。谈起当年的文理分科考试,杨笛一调皮又自信地说起自己文理都是第一名的辉煌成绩,与通话前半个小时回忆初入ACM班的“无所适从”俨然鲜明的对比。来自陕西省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的杨笛一,在20.原创 2022-03-07 16:49:13 · 1130 阅读 · 0 评论 -
她力量系列五丨朱海一:以人为本,构建 AI 价值观
文章转载丨AI科技评论作者:陈彩娴“一个机器学习算法再先进,如果最终要在人类社会中落地,都是要考虑终端用户的体验与需求。”例如,一个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锁最终是要为人类所使用,共享乘车平台所使用的派单优化匹配算法与司机、乘客相关,社交平台上的资讯优化排序直接影响用户阅读体验及对社会的感知,等等。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中,算法所体现的价值观与技术同等重要。基于此,朱海一提到“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理念,重申了机器学习与人机交互研究的关系。朱海一现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人机交互系(HCII)Dani.原创 2022-03-07 16:43:26 · 542 阅读 · 0 评论 -
她力量系列四丨读博6年两次换导师,靠一点点“倔”,俞舟成为social chatbot的开拓者之一
文章转载丨AI科技评论作者:陈彩娴导语:读博六年,两次换博士导师、差点交不上学费,还能顺利毕业、成为所在领域的青年佼佼者之一,俞舟不简单。作者 | 陈彩娴在俞舟的想象中,智能机器的存在不仅是为了执行人类下达的任务,而是拥有与人类相近的感知与情绪,可以与人类建立情感的纽带。比如,在电影《她》(Her)中由斯嘉丽·约翰逊配音的OS对话系统,既可以帮助用户完成会议安排、信件阅读与文稿撰写等工作,也能够以朋友的身份陪伴他们,与他们谈天说地,理解人类的情绪并作出回应。因此,在2014年刚接触对话系统时,俞舟.原创 2022-03-07 16:39:53 · 799 阅读 · 0 评论 -
她力量系列三丨把握当下,坚持热爱,与食物图像识别结缘的科研之路
文章转载丨智源社区作者:Isabel、李梦佳导读:初识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陈静静,人们可能会着眼于她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学术成绩——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青年副研究员、上海高层次海外人才、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ACM China上海新星奖获奖者,累计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获得ACM Multimedia 2016最佳学生论文奖、Multimedia Modeling 2017 最佳学生论文奖等荣誉,还担任多个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以及国际会议领域主席/程序委员会委员。不同于外界对于学术研究者“严肃”.原创 2022-03-07 16:33:18 · 276 阅读 · 0 评论 -
她力量系列二丨UCLA李婧翌:女性最不需要做的就是「怀疑自己」
文章转载丨智源社区作者:Isabel、李梦佳“如果给所有女性科研工作者一个建议,是什么?”“听从自己内心的需求。”李婧翌,2007年清华生物系毕业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统计系终身副教授,2018年斯隆奖获得者,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35 人”(Innovators Under 35)2020 年中国区榜单。当这些耀眼的标签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时,人们就知道,这一定是位不平凡的女性。最近,李婧翌刚好在读一本书,是Facebook 首席运营官Sheryl San.原创 2022-03-07 16:27:34 · 791 阅读 · 0 评论 -
她力量系列一丨复旦大学黄萱菁教授:期待更多女性领会计算机科学的奥妙
文章转载丨社媒派SMP作者:陈姝学者主页:https://www.aminer.cn/profile/xuanjing-huang/542a3923dabfae646d541b38平实而深刻的热爱谈及当初为何会选择人工智能,黄萱菁打开了记忆大门。20多年前,她的导师吴立德教授给了她很多启发。吴立德是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理论功底非常深厚。黄萱菁从导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是研究,如何通过研究得到学术乐趣。当时吴老师的研究方向围绕人工智能布局,包括计算语言学和计算机视觉,并不算热门,而如今,人工智能已是炙手可.原创 2022-03-07 16:22:50 · 776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何田 京东
【华人学者风采】何田,京东集团副总裁,ACM Fellow 和 IEEE Fellow。2021年加入京东物流,出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物流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部负责人,同时也是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委员。何田教授主要负责京东物流智能算法、数据产品及地图服务的打造,运用运筹学、仿真、AI和统计学等算法技术,打造适合供应链物流场景的智能算法和系统,对业务进行数字智能化升级,对客户开放商业应用,提升物流科技价值和用户体验,增强京东物流服务的差异化竞争力和客户信赖度。此前,何田教授曾任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原创 2021-05-21 16:01:41 · 1826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陈积明 浙江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陈积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网络优化与控制,数据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控制系统安全等。2000和2005年在浙江大学分别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08-2010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历任浙江大学信息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工业控制研究所所长。2010年12月起被聘为浙江大学教授,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原创 2021-05-21 16:00:39 · 1924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刘云浩 清华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刘云浩,清华大学教授、全球创新学院(GIX)院长,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ACM Fellow,IEEE Fellow,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主编(Editorin Chief)。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物联网与无线传感网,室内定位与网络诊断,RFID,供应链与工业互联网,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2020年发表论文:23发表论文:709论文引用数:32071关注作者及了解论文情况:https://www.aminer.cn/profile/原创 2021-05-21 15:58:27 · 1549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刘雷波 清华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刘雷波,清华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微电子学研究所教授。1999年和2004年分别在清华电子工程系和微电子所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留在清华微电子所任教,2006年~2017年分别在欧洲微电子中心、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大学、牛津大学进修与访问。长期从事软件定义芯片、硬件安全和密码芯片、VLSI数字信号处理等的研究工作。2020年发表论文:35发表论文:490论文引用数:2715关注作者及了解论文情况:https://www.aminer.cn/profile/leibo原创 2021-05-21 00:14:12 · 1065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尹首一 清华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尹首一,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副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于2000年、2002年和2005年于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可重构神经网络芯片,可重构云计算平台和高能效粗粒度可重构编译。2020年发表论文:33发表论文:408论文引用数:2294关注作者及了解论文情况:https://www.aminer.cn/profile/shouyi-yin/53f45e9edabfaeb22f51ee44原创 2021-05-21 00:13:16 · 1300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魏少军 清华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魏少军,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教育部“211工程”电子系统集成与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有价值会员。曾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致力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的研究和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研究,面向设计再利用的SOC(System on a Chip)设计方法学研究和高层次综合技术研究。2020年发表论文:32发表论文:532论文引用数:1996关注作者及了解论文情原创 2021-05-21 00:12:21 · 659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杨鸣波 四川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杨鸣波,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第七届学科评审组成员。1982年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后留校任教,199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曾先后在悉尼大学先进材料技术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和高级访问学者。历任四川联合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塑料工业协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高分子共混新材料;聚合物成型加工基础理论;聚合物材料与制品的破坏特性。2020年发表论文:17原创 2021-05-19 20:37:44 · 587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李永旺 中国科学院
【华人学者风采】李永旺,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所研究员、博导、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工业化学及工程,计算机模拟等,包括催化反应动力学,催化反应器和过程模拟,催化剂表面的热化学和结构化学,ab-initio方法在催化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在反应器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从事的工业应用背景的项目是:浆态床费托合成工业化催化剂及其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费托合成催化工程、过程技术和软件的研究与开发。2020年发表论文:54发表论文:793论文引用数:6371关注作者及了解原创 2021-05-19 20:36:26 · 461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潘复生 中国工程院
【华人学者风采】潘复生,轻金属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潘复生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进入重庆大学就读金属材料研究生;1985年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学习;1993年加入九三学社;1994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作为客座科学家前往德国国家材料原创 2021-05-19 20:34:58 · 355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陈晓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陈晓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包括公钥密码学、金融密码学、云计算安全、数据安全、区块链技术及应用、人工智能安全。曾获荣誉: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2020年发表论文:14发表论文:233论文引用数:6333关注作者及了解论文情况:https://www.aminer.cn/profile/xiaofeng-chen/542a6997dabfae646d5原创 2021-05-18 22:00:08 · 622 阅读 · 1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金海 华中科技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金海,华中科技大学“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集群与网格计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973计划“计算系统虚拟化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重大专项“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ChinaGrid”专家组组长、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重大/重点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网格论坛执行委员及体系结构工作小组主席,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基于在对等计算和云计算系统方面的贡献,金海当选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协会会士(IEEE Fellow)。研原创 2021-05-18 21:58:03 · 1092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李进 广州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李进,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云计算安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云计算中的数据存储安全、加密数据检索、安全外包计算和公钥密码技术等。广东省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程中心主任,广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和联合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云计算专委会秘书长,担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主席职务和国际期刊编委,包括顶级期刊IEEE TDSC和SCI期刊Information Sciences等。2020年发表论文:30发表论文:285论文引用原创 2021-05-18 21:56:18 · 895 阅读 · 0 评论 -
最新最全论文合集——语言预训练模型架构
AMiner平台(https://www.aminer.cn)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发,拥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平台包含了超过2.3亿学术论文/专利和1.36亿学者的科技图谱,提供学者评价、专家发现、智能指派、学术地图等科技情报专业化服务。系统2006年上线,吸引了全球220个国家/地区1000多万独立IP访问,数据下载量230万次,年度访问量超过1100万,成为学术搜索和社会网络挖掘研究的重要数据和实验平台。必读论文:https://www.aminer.cn/topic论文集地址:https:/.原创 2021-05-17 19:12:45 · 152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叶文才 暨南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叶文才,暨南大学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一直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工作,在对150余种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过程中,发现了2500余个天然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400余个、新骨架结构化合物30余类)及一些新药先导化合物。先后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广东省和广州市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40余项。2020年发表论文:35发表论文:848论文引用数:7040关注作者及了解论原创 2021-05-17 15:37:00 · 647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姚新生 中国工程院
【华人学者风采】姚新生,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家、药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名誉所长。1955年姚新生从东北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药学博士学位;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担任沈阳药科大学校长;1998年至2001年担任沈阳药科大学党委书记;2002年担任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及其应用开发研究。2020年发表论文:1发表论文:619论文引用数:1原创 2021-05-17 15:36:04 · 320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张强 北京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张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创新团队负责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95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2-1992年就职于医药总局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先后任课题组长、研究室副主任;1989-1990年在日本国福冈大学药学部工作;1995年就职于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先后任药剂教研室主任、药剂系主任,药学院副院长等。长期从事创新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目前承担国家973、自然基金委重大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重原创 2021-05-17 15:34:42 · 1000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周裕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
【华人学者风采】周裕,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同年考取教育部重庆大学公派出国研究生。师从著名流体力学教授R.A.Antonia,1992年 获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博士学位。1995年受聘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5年当选大洋洲流体力学学会会士(Fellow of Australasia Fluid Mechanics Society)。研究方向包括基础湍流研究(包括尾原创 2021-05-14 22:19:14 · 758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刘维民 中国科学院
【华人学者风采】刘维民,润滑材料与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刘维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1990年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之后留所工作;1993年至1994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从事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1998年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0年担任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至201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入选亚太材原创 2021-05-14 22:16:07 · 375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毛景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
【华人学者风采】毛景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副所长,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和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教授(2001年),《矿床地质》主编。研究方向为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及地球动力学演化与成矿。2017年增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或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找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调查项目。还兼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 副主席,国际矿床地质学会(SG原创 2021-05-13 18:01:50 · 731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秦克章 中国科学院
【华人学者风采】秦克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造山带与成矿学科组组长,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副主任,所学位委员会委员。1985年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学士毕业,1997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理学博士,200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博士后出站。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造山带演化与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与隐伏矿定位预测。2020年发表论文:11发表论文:267论文引用数:5802关注作者及了解论文情况:https://www.aminer.cn/profile/kezhang-qin/56原创 2021-05-13 18:00:58 · 433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胡瑞忠 中国科学院
【华人学者风采】胡瑞忠,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华南陆块陆内成矿作用:背景与过程”、“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大型矿集区预测”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矿床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2020年发表论文:15发表论文:460论文引用数:5025关注作者及了解论文情况:https:/原创 2021-05-13 18:00:04 · 752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纪秀磊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纪秀磊,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化学系教授。2010年获得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博士后研究奖金的的资助,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师从 Galen D. Stucky 教授。2012年至今,作为助理教授在俄勒冈州立大学化学系建立并领导能量材料化学实验室。主要从事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在新型电池中应用的研究。2020年发表论文:18发表论文:189论文引用数:12310关注作者及了解论文情况:https://www.aminer.cn/profile/xiulei-da原创 2021-05-12 20:53:43 · 916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庞代文 南开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庞代文,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委员及专家组成员、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纳米研究”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新型生物医学探针技术基础及应用”)、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生物医学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分析化学、纳米生物技术、纳米光电显示技术。2020年发表论文:25发表论文:517论文引用数:1原创 2021-05-12 20:52:31 · 778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忻获麟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华人学者风采】忻获麟,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物理系教授。200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随赴美留学康奈尔大学物理系,师从大卫.A.穆勒(David A. Muller)教授学习电镜显微学和电子能量损失谱学。2011年8月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现已获得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PI职位。主要从事原子级扫描投射电镜以及能谱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研发,在原子级空间分辨非弹性散射定量理论,高能电子隧道理论,以及三维重建理论方面均有创新和建树。除了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原创 2021-05-12 20:51:14 · 1926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于非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于非,F. Richard Yu,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系统与计算机工程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联网自动驾驶汽车(CAV)中的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无线网络物理系统和网络中的安全和隐私。2020年发表论文:76发表论文:596论文引用数:20139关注作者及了解论文情况:https://www.aminer.cn/profile/f-richard-yu/53f42decdabfaedf4351dd08AMiner,AI赋能的学术搜索平台:ht原创 2021-05-11 17:35:32 · 1053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高会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高会军,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工大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IEEE Fellow;全国青联常委、黑龙江省青联副主席、香港大学荣誉教授。研究方向包括网络化控制与系统,机器人智能系统和工业与医学智能装备。任IEEE工业电子学会执委会委员、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理事会成员。在国际期刊IEEE Trans. Industrial Electronics担任共同主编、IEEE/ASME Trans原创 2021-05-11 17:34:31 · 1616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李烨 华为
【华人学者风采】李烨,Geoffrey Ye Li,华为无线系统主席,伦敦帝国理工学院EE系无线系统教授,IEEE Fellow。在2020年加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之前,曾在美国乔治亚州佐治亚理工学院担任教授20年,并在美国新泽西州AT&T(贝尔)实验室研究部担任首席技术人员约5年。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的机器学习和统计信号处理,包括用于无线信号检测和资源分配的机器学习,认知无线电,用于频谱和高能效无线网络的跨层优化,用于无线系统的OFDM和MIMO技术以及盲信号处理。2020年发表论文:49发表论文:630原创 2021-05-11 17:33:12 · 2005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黄霞 清华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黄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水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膜法水与废水处理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与同步产电技术与机理;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及机理;污泥减量与资源回收技术。任国际水协(IWA)膜技术管理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执行副主编;国际期刊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Associate editor;国际期刊原创 2021-05-10 22:13:56 · 1332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任南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任南琪,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城市水质转化规律与保障技术”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兼任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部委员,国际水协会(IWA)Fellow,教育部环境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原创 2021-05-10 22:10:40 · 413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白翔 华中科技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白翔,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教授。从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坦普尔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任职。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得联合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对象识别,形状分析,场景文本识别和智能系统。2020年发表论文:32发表论文:263论文引用数:14408关注作者及了解论文情况:https://www.aminer.cn/profile/xiang-bai/53f45a3ddabfaee02ad675原创 2021-05-08 21:40:07 · 4219 阅读 · 0 评论 -
【华人学者风采】吴一龙 中山大学
【华人学者风采】吴一龙,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央、省、市保健专家。1988年至1989年,在德国西柏林肺科医院作为访问学者进行研修。2004年荣获全国首届“中国医师奖”。2005年当选美国外科学院院士。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2017年,荣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编有《真实世界研究指南》(与人合作)。研究方向为以手术为主的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计算机临床信息系统及循证肿瘤医学。2020原创 2021-05-08 21:38:30 · 277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