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nder <1> 基础

这篇博客介绍了Blender的基础操作,包括摄像机视角控制、中文界面设置、Cycles渲染、界面基本操作、物体模式和编辑模式下的移动、缩放、旋转、选择工具,以及细分、挤出、倒角、合并与分离、创建面和边等编辑技巧。此外,还提到了轴心点、内插面、应用缩放比例、父级设定、刷顶点颜色和显示面索引等功能。

参考:https://www.jianshu.com/p/c52605b4b8e8

 

1. 摄像机视角控制

按“SHIFT+F”,此时可以使用WASD和QE来移动视角,鼠标左键确认,右键取消。

有时按中键移动视图很慢,按小键盘小数点键恢复一下视图即可。(可以挺方便)

 

2.  中文界面设置 和 Cycles渲染

"File" -> "User Preference"->“System",将滚动条拉到下面,勾选“International Fonts”在下面,选择Language 为“simplified Chinese(简体中文)”。
勾选下面的“Interface”和“Tooltips”,不要选择“New Data”(因为可能一些插件不支持中文路径。)

 

同页面的Cycles Compute Device选择CUDA,再选中下面的显卡,这样在主窗口可以选择Cycles渲染。

关闭设置窗口前注意要点击左下角“保存用户设置”,否则重启后丢失修改的设置

 

3. 界面基本操作

滚动鼠标中键:视图缩放。
按住鼠标中键:视图旋转。
SHIFT+鼠标中键:视图平移。
鼠标右键:选中目标。

多窗口分割:拖动窗口边缘的三角形。
多窗口关闭:拖动窗口边缘的三角形到反方向。
每个分割窗口左下角或者右上角按钮可以切换不同视图。
“T键”:切换工具栏显示。
“N键”:切换属性栏显示。
小键盘区:
“5”:透视/正交视图切换

 

4. 物体模式基本操作

选择物体后:
“G键”:(grab)移动物体。然后按X,Y,Z可以根据轴移动。按SHIFT+X/Y/Z可以锁定X/Y/Z,然后根据其他轴移动(此功能还不如直接在正交视图中移动)。
“S键”:(scale)缩放物体。然后按X,Y,Z可以根据轴缩放。
“R键”:(rotate)旋转物体。然后按X,Y,Z可以根据轴旋转。双击“R"实现360度立体旋转。

“SHIFT+C”:3D游标恢复到视图中心。
“SHIFT+A”:(add)(在3D游标处)添加物体。
“X键”:删除物体。

 

5. 编辑模式基本操作

“TAB键”:切换编辑模式/物体模式。
编辑模式:
“CTRL+TAB键”:切换顶点/边/面。
“A键”:全选或者取消全选。
“SHIFT+鼠标右键”:多选点线面。

 

6. 编辑模式多选操作

编辑模式:
鼠标右键选中第一个,再利用 “CTRL+鼠标右键” 选择第二个 :自动选择邻近点线面。 
“ALT+鼠标右键”:选中整行或者整列点线面。

“C键”:自由刷选。可以滚动鼠标中键来控制刷选区大小。左键选中,中键按下取消选择。

“B键”:(box)框选。

“CTRL+鼠标左键拖动”:在按下后可以自由拖选。

“L键”:全选鼠标所在点线面的物体。

 

7. 环切

编辑模式:
“CTRL+R”:环切。环切时滚动滚轮可以切多刀。

 

8. 细分

编辑模式:
细分:选中物体后按“W键”弹出菜单,选择“细分”。细分时工具栏的细分选项页可以控制切割次数。
“SHIFT+R”:(repeat)重做上一次操作。

细分主要对面操作,对边也可以细分但是细分为点。顶点无法细分。

 

9. 挤出

编辑模式:
“E键”:选中点线面都可以挤出,但一般主要对面操作。

挤出时右键取消实际上还是挤出了,只不过重叠在原有位置

 

10 倒角

编辑模式:
选中边,按“CTRL+B”进行倒角,此时可以滚动滚轮增加倒角边。

 

11 合并与分离

物体的合并与分离:
物体模式:
“CTRL+J”:“join”。合并选中的多个物体。合并后的轴心在最后选中物体的轴心。

编辑模式:
“P键”:选中物体后按P键弹跳出菜单可以进行多种分离模式。没选中任何物体时也可以按P键进行按松散块分离。

顶点的合并与分离:
“V键”:选中顶点后进行按键拖动分离。此模式比较坑的一点是就算按鼠标右键取消分离,其实也还是分离了,如果不想分离只能按CTRL+Z撤消操作。
“ALT+M键”:选中两个点按键后弹出菜单合并。

 

12. 创建面和边

编辑模式:
“F键”:(fill)选中点或者边,然后按F键进行填充边或者面。

 

13 衰减编辑

编辑模式:
“O键”:启用衰减编辑。底下菜单栏也可以选择,还可以切换衰减模式。
衰减编辑模式:
“G键”:此时滚动鼠标滚轮控制衰减范围。
“ALT+O键”:“衰减编辑模式-相连项”:开启后不会影响不相连的其他物体。

 

14. 轴心点

选中多个物体可以通过下面的菜单栏切换轴心点,默认轴心点为质心点。缩放旋转都是根据轴心点进行的。

合并多个物体后,轴心点会被设置到最后一个选中的物体的轴心点上。分离物体后各个物体的轴心点不会恢复的原有的位置。

“CTRL+ALT+SHIFT+C键”:弹出设置原点菜单,可以修改原点。原点即轴心点。

编辑模式:
“SHIFT+S键”:(snap)吸附菜单。可以修改游标位置等。

 

15. 内插面 和 应用 缩放比例

实体显示状态:属性栏->着色方式->Mapcap修改编辑时的着色方式,不影响渲染。

“I键”:(insert)插入面。然后再按E挤出。

物体模式:
“CTRL+A键”:(apply)应用菜单。缩放物体后比例变化,可以应用比例把比例值变为1,其实意思就是应用保存修改。

 

16.  父级

物体模式:
“CTRL+P键”:设定父级。
“ATL+P键”:清空父级。

 

17. 刷顶点颜色

选中物体,点击材质球面板,勾选 顶点颜色绘制

切换到 顶点绘制 模式进行绘制自己的顶点颜色。

 

18. 显示面索引

There's a built-in feature to show mesh element indices, but the option is only shown in debug mode.

  1. Start Blender in debug mode, or simply go to Python Console (Shift-F4) and type bpy.app.debug = True
  2. Go to N-panel > Mesh Display
  3. A checkbox Indices will now show
  4. The colors are controlled by the interface theme

 

 

<?xml version="1.0"?> <robot name="wpb_home_gazebo"> <link name="base_footprint"> <visual> <origin xyz="0 0 0" rpy="0 0 0" />这些代码能否判断出对应模型尺寸的大小,如果能请给出 <geometry> <box size="0.05 0.05 0.001" /> </geometry> </visual> </link> <joint name="base_joint" type="fixed"> <origin xyz="0 0 0" rpy="0 0 0" /> <parent link="base_footprint"/> <child link="base_link" /> </joint> <!-- base --> <link name="base_link"> <visual> <geometry> <box size="0.01 0.01 0.001" /> </geometry> <origin rpy = "0 0 0" xyz = "0 0 0"/> </visual> </link> <!-- body --> <link name = "body_link"> <visual> <geometry> <mesh filename="package://wpr_simulation/meshes/wpb_home/wpb_home_std.dae" scale="1 1 1"/> </geometry> <origin rpy = "1.57 0 1.57" xyz = "-.225 -0.225 0"/> </visual> <collision> <origin xyz="0.001 0 .065" rpy="0 0 0" /> <geometry> <cylinder length="0.13" radius="0.226"/> </geometry> </collision> <inertial> <mass value="20"/> <inertia ixx="4.00538" ixy="0.0" ixz="0.0" iyy="4.00538" iyz="0.0" izz="0.51076"/> </inertial> </link> <joint name = "base_to_body" type = "fixed"> <parent link = "base_link"/> <child link = "body_link"/> <origin rpy="0 0 0" xyz="0 0 0"/> <!--pos--> </joint> <!-- top of base --> <link name = "base_top_link"> <collision> <origin xyz="0 0 0" rpy="0 0 0" /> <geometry> <box size="0.33 0.31 0.01"/> </geometry> </collision> <inertial> <mass value="0.01"/> <inertia ixx="0.01" ixy="0.0" ixz="0.0" iyy="0.01" iyz="0.0" izz="0.01"/> </inertial> </link> <joint name = "body_to_top" type = "fixed"> <parent link = "body_link"/> <child link = "base_top_link"/> <origin rpy="0 0 0" xyz="0.01 0 0.2"/> <!--pos--> </joint>
03-2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