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T软件入门——微带低通滤波器

设计要求

切比雪夫衰减特性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2.5GHz,带内纹波等于或小于0.5dB,在二倍频处衰减大于30dB。输入输出阻抗50Ω。

微带线走线厚度1oz铜厚(即35um),介质基片厚度1.27mm,介电常数4.2,介质损耗正切为0.02。

1.计算参数指标

计算低通原型滤波器的特征参数对应的微带线尺寸(CST计算小工具):

Home->Macros->Run Macro->calculate->

calculate analytical line impedance -> thick microstrip

查找低通滤波器的表格,我们可以得到滤波器各部分的电阻,我们采用四分之波长的传输线,通过计算,得到如下走线参数指标:

厚度:35um。

宽度:50Ω-2.46mm;

        15Ω-12.73mm;

        130Ω-0.19mm。

长度:L1=L5=5.09mm;

        L2=L4=5.37mm;

        L3=7.58mm。

结构图如下所示:

2.仿真分析相关设置

求解器:时域求解器

设计建模:定义变量,创建参数化设计模型

端口设置:设计使用波导端口(输入输出端口),微带线结构波导端口尺寸选取原则(太大激发高次模使仿真结果不准确、太小使波导端口不能完全包含微带线向四周散发足够能量,也使结果不准确)——如图下图所示,k一般取5-10

求解频率:0-6GHz

背景材料:Normal

边界条件:电边界(electric)

3.设计前的准备

(1)设置常用单位:

        Home->Settings->Units

(2)定义变量设计参数化结构模型:

在界面左下方parameter list中键入变量及其初始数值:厚度h=1.27;走线厚度t=0.035;50Ω微带线宽度w50=2.46mm;低阻抗微带线宽度wol=12.73;高阻抗微带线宽度woh=0.19;L微带线长度;输入输出端微带线的长度:l50=5mm。设置参数化结构模型的优势是便于我们接下来进行扫参、优化等调试。变量设置如下图所示:

4.创建滤波器微带走线模型

(1)创建50Ω微带线模型:

    MS50长方体:

        Modeling->Shapes->Brick

    材料material选择

理想导体PEC

(2)创建高低阻抗滤波器MSL1、MSL2、MSL3的一半长方体:

 Modeling->Shapes->Brick

(3)利用镜像复制操作复制剩下的部分(滤波器对称) :

    将上述模块合并成一个整体选中四个模型:

        Modeling->Tools->Boolean->Add

    重新选定原点坐标:

        Modeling->WCS->Transform WCS

    选中模型:

        Modeling->Transform->Mirror

合并两个模型:

        Modeling->Tools->Boolean->Add

5.创建滤波器微带介质层模型

(1)使用全局坐标系:

Modeling->WCS->Local WCS

(2)新建介质模型:

Modeling->Materials->New/Edit->New Materials

(3)创建介质板长方体:

Modeling->Shapes->Brick

注:此时模型已经设计好,一般背面的完整地可以再新建一个模型,或者使用边界条件模拟完整地。此次实验使用边界条件。

6.输入输出端设置波导端口激励

(1)选中波导端口的上边线:

        Simulation->Picks->pick edge

(2)设置波导端口2/输入(波导端口大小上面已推荐k):

        Simulation->Waveguide Port

(3)同样方法设置波导端口2/输出

(注:发送波方向3D图上会有紫色的箭头,箭头方向应与发送波方向相同)

7.设置仿真条件

(1)求解频率:

        Simulation->Frequency:0-6GHz

(2)背景材料:

        Simulation->Background:Normal

(3)边界条件:

       Simulation->Boundaries:

       Electric(六个方向),代表被一个金属盒屏蔽起来(腔体结构)

(4)求解器:

    Home->Setup Solver->Time Domain Solver

(5)开始仿真:

        Simulation->->Setup Solver

注意上图中的自适应网格剖分,选中可以提高仿真精度,但是仿真时间大大加长,酌情勾选。或者可以选择右边adaptive properties,适当修改最大最小自适应次数。

8.仿真结果

激情澎湃的等待电脑仿真出结果,我们第一次的CST之旅就要结束了,下面是我的优化结果,仅供参考。(注:笔者自己经验,不同版本的CST 的结果可能结果都会略有差异,本次实验结果在CST2018下仿真)

由于滤波器为二端口互易网络,S11与S22相同,S12与S21相同。

### CST滤波器概述 CST滤波器设计工具属于SIMULIA电磁仿真软件的一部分,该软件提供了完备的求解技术,能够支持从静场、低频到高频乃至光波范围内的电磁仿真[^1]。通过这些功能,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及其组件的精确建模和分析。 #### 使用方法 为了使用CST滤波器进行设计与优化,通常需要遵循特定的工作流程来完成整个过程: 1. **模型建立**: 首先,在CST Studio Suite界面中创建几何结构代表目标滤波器形状。这一步骤可能涉及导入CAD文件或者手动绘制三维图形。 2. **材料属性设置**: 接下来定义所使用的介质以及导体材料参数,比如介电常数、损耗角正切值等特性数据。 3. **边界条件指定**: 设置合适的边界条件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至关重要。例如开放区域可以用完美匹配层(PML)处理;而对于封闭腔体内问题,则可采用理想导体壁面作为外部环境描述手段之一。 4. **激励源配置**: 添加射频端口并调整其位置方向以便于模拟实际工作状况下的信号输入输出情况。 5. **网格划分策略制定**: 合理选择自适应网格加密算法或其他高级选项有助于提高计算效率同时保持足够的精度水平。 6. **运行仿真分析**: 执行全波仿真得到S参数曲线图以及其他感兴趣的物理量分布特征图像。 7. **结果评估与迭代改进**: 基于初步所得的数据判断当前设计方案是否满足预期指标要求,并据此做出相应修改直至达到最佳效果为止。 ```python import cstmod as cst project = cst.new_project() filter_model = project.create_component("FilterModel") # Example of setting material properties filter_model.set_material('substrate', epsilon=9, tan_delta_e=0.001) # Defin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ports here... simulation_results = filter_model.run_simulation() print(simulation_results['s_parameters']) ``` #### 应用场景 CST滤波器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中的各种场合,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移动电话基站天线前端电路** : 设计带通/带阻滤波网络以抑制干扰频率成分从而提升接收灵敏度. - **卫星通讯系统收发模块** : 构造高Q值窄带选频装置用于区分不同信道间的信息传输. - **雷达探测装备核心部件开发** : 制作高性能微波器件确保远距离目标识别能力不受杂散辐射影响. - **医疗成像仪器内部构造规划** : 开发出适用于MRI扫描仪之类精密测量仪器的小型化宽带耦合谐振腔阵列.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