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轴科技ZStack将以连载方式介绍VMware替代方案详情、产品功能对比、产品技术特征、行业落地实践等,便于企业用户参考。
VMware替代价值综述
VMware替代产品方案
随着博通收购VMware后调整商业策略,改变原有的授权模式(取消永久授权,采用订阅制、“按CPU”转为“按核心”计费,并且每颗CPU至少按16核心收费),使得很多用户正在和计划从VMware迁移到新平台,通过虚拟化、企业云等平台替代VMware vSphere。
但是VMware早已构建起紧耦合的护城河,形成 “计算(vSphere)+ 存储(vSAN)+ 网络(NSX)+ 运营(Aria)+ 容器(TanZu)” 的体系,对单一产品替代≠替代成功。
Gartner在相关报告中也指出,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vSphere没有单⼀的替代方案,而是需要多种技术。因此这也决定了只有具备提供产品组合能力的企业,才能实现对VMware产品组合进行100%全场景替代。
一、为什么替代VMware难?
核心难点在于VMware自身产品的紧耦合和其构建起的强大软硬件生态,如前文所言,VMware经过20多年发展,已构建起深度的护城河,其 “计算(vSphere)+ 存储(vSAN)+ 网络(NSX)+ 运营(Aria)+ 容器(TanZu)” 产品组合形成极其复杂的紧耦合体系。
在企业实际业务中,这些模块协同支撑核心场景:vSphere提供虚拟机运行载体,vSAN 实现存储资源池化,NSX保障网络隔离与微分段,Aria完成全栈资源监控与调度,Tanzu则承载新兴的容器业务支持用户往云原生架构发展,这种紧耦合使得替代VMware无法通过单一产品实现,必须同步覆盖多模块替换。
例如,若仅替换vSphere而缺乏vSAN的替代方案,存储池化能力缺失将导致业务中断;若缺失 Aria 对应的运营功能,资源监控与调度效率将大幅下降,任何一环的功能断层都会形成迁移替代障碍。
除自身产品紧耦合外,VMware也构建起强大的软硬件生态。比如第三方备份厂商(如 Veritas)深度绑定VMware的产品。订阅制下,企业除了对VMware自身产品做替代,更要从发展视角关注新平台在软硬件生态上的适配能力,包括国内的信创生态适配更具有本土化特色需求。
二、ZStack拥有从生态到产品组合对VMware全场景替代
Gartner在相关报告中总结了替代VMware的主流方案,包括超融合、企业云(包括私有云和混合云)、容器服务平台、虚拟化平台、其它开源方案。
针对替代VMware难的问题,ZStack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包括生态适配和产品组合替代两方面。
在软硬件生态适配方面,ZStack虚拟化平台ZSphere拥有从底层芯片到基础设施、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厂商的生态,与国外厂商完成适配互认证,例如:Veritas,Netapp、Red Hat等,这样直接对VMware原生态进行了解耦,替代迁移无适配压力。
此外面对国产化替代趋势,ZStack和国内软硬件企业完成信创适配,支持鲲鹏、海光、飞腾等国产芯片,以及麒麟、欧拉等操作系统,ZStack国产系统软硬件生态总数超400+。
目前ZStack具备可信云认证支持x86、ARM、LoongArch、SW64四种芯片架构,支持Intel、AMD、海光、兆芯、鲲鹏、飞腾、申威、龙芯八种芯片平台能力,可以全面支持用户多架构、多代次服务器。
面向未来的AI应用场景,ZSphere还可支持多种GPU异构资源统一管理,实现在同一平台中同时运行“虚拟机+ 容器 +裸金属”,构建满足用户进行 AI 训练与推理需求的资源池。

(ZSphere支持x86、non-x86生态软硬件适配)
如果说对VMware生态进行适配标志着打破VMware封闭的“传统虚拟化”模式,迈向开放的“现代平台”,那么对 VMware 产品组合的替代就标志着企业数字基座从“采购集成”到“自主构建”的根本性重塑。
以产品组合形式替代VMware方面,ZStack目前提供虚拟化平台、企业云平台、容器服务平台、超融合HCI四种主流方案。
这里我们先为大家展示一下目前VMware不同的订阅包适用的场景,方便用户做对照,进而选择合适的替代方案。

(VMware订阅包适用场景)
三、虚拟化平台ZSphere的替代方案
虚拟化平台ZSphere可以实现对VMware VVEP(小企业订阅包)、VVS包括+集中式存储)、VVF(包括+集中式存储)的100%替代,通过与CMP、集中式存储、分布式存储、容器产品形成升级路径,构建起替代产品组合方案。
对于小型、中小型用户,以前采用的是vSphere Essentials、vSphere Enterprise、vSphere Standard等产品,在调整售卖方式后,VMware给出的替代路径是采购VVEP、VVS、VVF订阅包。

(ZStack ZSphere替代路径)
针对采购VMware以上产品包的用户,可以通过ZSphere实现直接替代,并提供无缝热升级、动态资源调度、安全组、资源预测等服务。此外ZStack还提供了产品组合升级路径,包括提供增值模块服务,如裸金属、持续数据保护、备份和迁移服务。
而对于采用的是vSphere+vSAN/集中式存储方案,VMware为这部分用户推荐的是VVS、VVF订阅包。
ZStack ZSphere可支持ZStack ZStone分布式存储以及集中式存储的无缝对接,实现存算分离和融合式部署方式,针对以上两种场景提供了两套替代路径。
一种是以ZSphere+集中式存储的方式进行平滑演进,来保护用户已经投资HPE、NetApp、戴尔、华为等主流厂商SAN集中式存储的资产,通过ZSphere独创的 SharedBlock技术,无缝对接集成现有集中式存储。Shared Block核心的作用就是可以对接SAN存储(外置存储),将底层复杂的存储协议抽象为统一标准接口,为平台虚拟机提供标准化存储服务。使得ZStack ZSphere 可以同时对接和管理多类型、多厂商的存储资源(如HPE、NetApp、戴尔、华为、曙光等主流存储设备)。
另外一种替代路径是通过ZSphere+ZStone新建环境直接替代vSAN,这种路径可以直接替代VMware vSphere+ vSAN产品组合。ZStack ZStone和VMware vSAN是同类型的存储。但在硬件兼容性上,比vSAN更有优势,vSAN有严格的硬件兼容性列表,从用户视角看,会形成强绑定,而ZStack ZStone分布式存储采用开放硬件兼容性策略,除了支持通用x86外,还支持non-x86 ARM64服务器和标准存储设备,避免了强制绑定,从而实现更好的硬件兼容利旧。
更多替代vSAN和集中式存储的技术方案可以点击链接阅读:VMware替代 | ZStack解耦vSAN和集中式存储锁定

(ZStack ZSphere产品组合替代路径)
对于采购了VMware订阅包的用户进行替代的话,ZStack给出的产品组合升级路径是ZStack ZSphere虚拟化平台+ZStack分布式存储+ CMP多云管理+Zaku容器服务平台,同样还可以提供增值模块,包括裸金属服务器、持续数据保护、备份和迁移服务。(上图右侧组合)
面对VMware老用户操作习惯,ZStack ZSphere提供相似的产品体验,对于熟悉vSphere的用户可直接上手,无任何学习成本。
此外与VMware vSphere相比,ZSphere具有更多优势,包括支持跨版本热升级、30分钟内完成单台服务器的安装部署、单集群部署可从1台服务器扩展到1000台服务器、服务器利旧和可对接集中式存储的高统一兼容性,免费三个月试用完整功能,以及为用户提供从无缝迁移到无忧迁移服务能力。
点击阅读详情ZStack三重保障实现从无缝迁移到无忧迁移
四、企业云平台的替代方案

(ZStack Cloud 产品组合替代路径)
对于中大型数据中心用户,采用的是VMware vSphere+vSAN+网络、运维、容器等组件时,VMware给用户推荐的订阅包是VVF和VCF。如果这部分用户选择VMware替代方案,可以采用ZStack Cloud进行替代。
在产品组合上,ZStack对接ZStack CMP多云管理功能、ZStack分布式存储以及ZStack Zaku容器服务平台。
ZStack Cloud拥有完整的虚拟化能力,包含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功能,资源按需分配、按需扩展。单集群部署可从1台服务器扩展到1000台服务器,管理异构虚拟化(VMware共同管理),具有弹性裸机功能,支持具有AI计算能力的异构CPU/GPU;广泛覆盖私有云/混合云、异构平台管理、多区域管理等应用场景。
五、容器服务平台Zaku的替代方案

(ZStack Tanzu容器服务平台产品组合替代路径)
对于深度使用TKG的中大型用户,采用的是vSphere+vSAN+Aria+NSX+TKG的组合,VMware给用户推荐的是VVF、VCF订阅包。如果这部分用户选择VMware替代方案,可以通过Zaku容器服务平台进行替换,并提供DevOps、租户管理、K8s集群纳管等增值模块。
ZStack Zaku容器服务平台全面覆盖VMware Tanzu的容器服务能力,不仅可以实现VMware替代,同时通过可插拔的架构深度融合ZStack Cloud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等基础组件,屏蔽容器技术复杂性,简化用户运维,实现统一登录/租户/资源配额/授权管理,并提供多集群、资源配额、CI/CD、微服务治理、GPU管理调度、容灾备份、运维管理等企业级特性,帮助企业用户打造自主可控的企业级云原生平台。
六、超融合的替代方案

(ZStack Cube超融合产品组合替代路径)
对于部分中小企业和中型企业用户,如果采用的是vSphere+vSAN或者vSphere+vSAN+NSX+Aria,VMware为这部分用户推荐的订阅包主要是VVF(vSphere Foundation)和VCF(vSphere Cloud Foundation)两种订阅包。如果这部分用户选择VMware替代方案,可以采用ZStack Cube超融合一体机。
在产品组合上,ZStack Cube超融合可自由灵活升级拓展,支持对接ZStack CMP多云管理功能以及ZStack Zaku容器服务平台,为用户构建新一代云基础设施。
Cube超融合目前有4种版本,包括虚拟化版、虚拟机+容器版、Cloud版、AI版。
在产品组合上,ZStack Cube超融合可自由灵活升级拓展,支持对接ZStack CMP多云管理功能以及ZStack Zaku容器服务平台,为用户构建新一代云基础设施。
- 虚拟化版:支持x86与non-x86芯片,和存储系统(HDD & SSD),通过虚拟机HA策略,确保环境高可用和业务连续性。在高并发场景中,完全异步无锁架构提高了整体系统性能。
- 虚拟机+容器版:采用双引擎架构,可依据业务需求动态分配资源,提升利用率。容器直接部署在物理机上,既可减少虚拟机开销提升性能;又无需依赖虚拟化软件授权降低TCO;还降低系统架构复杂性,提升运维效率。

(虚拟机+容器双引擎版)
- Cloud版:具备异构资源统一纳管场景能力,通过虚拟化纳管模块兼容VMware、OpenStack等异构平台,结合V2V迁移工具实现存量业务无缝上云,构建物理机、虚拟机、容器统一管控体系。并拥有“一云多芯”特性,平台支持异构部署,统一管理Intel、AMD、海光、鲲鹏、飞腾、兆芯等八种芯片架构的计算资源,实现跨架构的资源整合与调度。用户可通过利旧或新购的x86/ARM设备搭建云环境,享受一致的云计算服务体验。
- AI版:在算力管理、AI模型管理、AI应用开发层面为用户提供完整服务。在算力管理层面,支持对物理GPU和vGPU的统一管理,提供硬件信息并能快速定位故障;具备实时监控、自定义告警及消息推送功能;支持GPU设备的分类、排序和检索,优化资源分配效率,多品牌GPU适配。在AI模型管理层面,支持对本地模型文件进行管理;可从本地或Hugging Face/魔搭社区导入开源模型;支持模型共享。还可以提供AI模型推理、调优,一键部署推理服务生成API服务,支持性能评测与报告生成,提供日志监控、LLM模型及服务性能评测,允许下载评测记录。在AI应用开发层面,支持本地部署多种开源LLMOps服务,实现RAG知识库、多推理服务编排,生成最终AI应用和接口;提供多推理服务的编排策略、应用版本管理与发布功能。
109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