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次第疏释义集》
第一部分:般若总述——般若思想的传承与精神
第一章:龙树菩萨与大智度论的殊胜传承
- 龙树菩萨的生平与证悟成就
- 大智度论的造论因缘与殊胜功德
- 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贡献
- 般若学在印度的发展历程
- 般若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 现代般若学研究的新发展
第二章:般若波罗蜜多的根本义理
- "般若"的词义解释与深层内涵
- "波罗蜜多"的究竟含义
- 般若与智慧的根本差别
- 般若在六度中的统摄地位
- 般若三昧与般若观照的关系
- 般若智慧的现代诠释
第三章:大智度论的结构与修学要领
- 大智度论100卷的整体架构
- 89品的主要内容与修学重点
- 四种悉檀的教学方法论
- 经论互释的学习方法
- 理论与实修的平衡关系
- 现代学习大智度论的指导原则
第二部分:般若正见——中观唯识的圆融会通
第四章:龙树中观学的核心要义
- 八不中道的甚深义理
- 缘起性空的根本见地
- 二谛论的理论架构
- 中道思想的实践意义
- 破立并举的论证方法
- 中观见在修行中的运用
第五章:唯识学的心识理论体系
- 八识心王的体性与作用
- 三性三无性的甚深义理
- 种子现行的因果机制
- 转识成智的修证理论
- 五位修行的详细次第
- 唯识观在禅修中的应用
第六章:中观唯识的融通会归
- 性空与唯识的理论会通
- 二谛与三性的对应关系
- 缘起与识变的统一性
- 空性与真如的究竟一味
- 中观唯识在藏传佛教中的发展
- 显密圆融的理论基础
第七章:如来藏思想的桥梁作用
- 如来藏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 佛性论与空性见的关系
- 真如法身的究竟义理
- 不变随缘的甚深道理
- 如来藏思想在各派中的诠释
- 佛性论的现代意义
第三部分:道前基础——修学般若的前行准备
第八章:善知识与传承加持
- 善知识的德相与重要性
- 寻求善知识的方法
- 依止善知识的正确态度
- 传承加持的获得与保持
- 师生关系的现代建立
- 网络时代的传承延续
第九章:暇满人身与修学机缘
- 八有暇十圆满的深入思惟
- 人身难得的珍贵认知
- 修学佛法的殊胜机缘
- 现代社会的修学条件
- 时间管理与修学规划
- 精进心的培养与保持
第十章:听闻轨理与学修方法
- 听闻佛法的正确态度
- 断除三种过失的方法
- 具备六种想法的训练
- 闻思修三慧的次第
- 现代学习方法的运用
- 理论实修的平衡统一
第十一章:皈依三宝与发菩提心
- 皈依三宝的深层意义
- 皈依的正确方法与仪轨
- 菩提心的生起与培养
- 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
- 菩提心戒的受持
- 菩提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
第四部分:下士道——人天善法的修学
第十二章:念死无常与三恶趣苦
- 死亡必然性的深入思惟
- 死期不定的警醒认知
- 死时除法无益的觉悟
- 三恶趣苦的详细观修
- 无常观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 死亡教育的佛法观点
第十三章:深信业果与断恶修善
- 业果法则的根本原理
- 十善十恶的详细分析
- 业的轻重判别标准
- 忏悔业障的四力修法
- 积累福德的具体方法
- 现代社会的道德实践
第十四章:皈依三宝与人天福报
- 皈依的功德与利益
- 三宝的功德与加持
- 人天善法的修学内容
- 世间福报的正确追求
- 人天道与解脱道的关系
- 现代社会的人天善法
第五部分:中士道——声闻解脱的修学
第十五章:出离心与解脱愿
- 轮回过患的深入认知
- 出离心的生起与培养
- 解脱愿的坚固建立
- 中士道与下士道的关系
- 个人解脱的现代意义
- 出世间法的正确理解
第十六章:四圣谛的深入观修
- 苦谛的详细分析与观修
- 集谛的根本原因探究
- 灭谛的解脱境界认知
- 道谛的修行方法实践
- 四圣谛的相互关系
- 四圣谛在禅修中的运用
第十七章:十二缘起的如实观察
- 十二支缘起的详细分析
- 流转门与还灭门的观修
- 三世两重因果的理解
- 缘起观的修习方法
- 缘起法与空性的关系
- 缘起观的现代应用
第十八章:戒定慧三学的实修
- 别解脱戒的持守要领
- 四念处的观修方法
- 四正勤的实践要点
- 四如意足的修习
- 五根五力的培养
- 七觉支八正道的圆满
第六部分:上士道——菩萨行的修学
第十九章:大乘发心与菩萨戒
- 大乘种性的觉醒
- 菩提心的殊胜功德
- 七重因果的修心法
- 自他相换的修心法
- 菩萨戒的受持与护持
- 现代菩萨行的实践
第二十章:六波罗蜜多的修学
- 布施波罗蜜多的三种布施
- 持戒波罗蜜多的三聚净戒
- 忍辱波罗蜜多的三种安忍
- 精进波罗蜜多的三种精进
- 禅定波罗蜜多的三种禅定
- 般若波罗蜜多的三种般若
第二十一章:四摄法与利他行
- 布施摄的具体实践
- 爱语摄的善巧方便
- 利行摄的菩萨事业
- 同事摄的同体大悲
- 四摄法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 利他行的圆满成就
第二十二章:菩萨十地的修证
- 欢喜地的初发心住
- 离垢地的戒波罗蜜圆满
- 发光地的忍波罗蜜成就
- 焰慧地的精进波罗蜜具足
- 极难胜地的禅定波罗蜜深入
- 现前地的般若波罗蜜现前
- 远行地的方便波罗蜜善巧
- 不动地的愿波罗蜜坚固
- 善慧地的力波罗蜜圆满
- 法云地的智波罗蜜究竟
第七部分:般若深观——止观双运的修学
第二十三章:奢摩他的修习要领
- 奢摩他的定义与重要性
- 九住心的详细修习
- 六力四作意的运用
- 五过失八断行的对治
- 身心轻安的获得
- 现代禅修环境的建立
第二十四章:毗钵舍那的观修方法
- 毗钵舍那的定义与功德
- 四种毗钵舍那的分类
- 空性观的具体修法
- 人无我与法无我的观修
- 中观正见的实修指导
- 般若观照的深入修习
第二十五章:止观双运的圆满成就
- 止观双运的理论基础
- 止观平等的修习方法
- 定慧等持的境界特征
- 止观双运的功德利益
- 从止观到无修的转化
- 般若波罗蜜多的究竟成就
第二十六章:般若三昧的深入修证
- 般若三昧的种类与特征
- 空三昧的修习要领
- 无相三昧的观修方法
- 无愿三昧的实践指导
- 三解脱门的圆融修习
- 般若三昧的现代指导
第八部分:究竟果位——佛果圆满的成就
第二十七章:佛果功德的圆满成就
- 法身的究竟证得
- 报身的圆满庄严
- 化身的无尽示现
- 三身一体的甚深义理
- 佛果功德的无量无边
- 成佛的现代意义
第二十八章:四智菩提的转依成就
- 大圆镜智的圆满成就
- 平等性智的究竟证得
- 妙观察智的无碍显现
- 成所作智的任运成就
- 四智一体的甚深境界
- 转识成智的完整过程
第二十九章:十力四无畏的究竟功德
- 如来十力的详细分析
- 四无所畏的圆满成就
- 十八不共法的独特功德
- 一切种智的究竟圆满
- 佛陀功德的无尽庄严
- 佛果境界的现代理解
第三十章:利益众生的无尽悲愿
- 同体大悲的究竟成就
- 无缘慈悲的圆满显现
- 度生事业的无尽展开
- 法身常住的永恒加持
- 佛陀教法的传承延续
- 现代弘法利生的使命
第九部分:现代实践——般若智慧的时代应用
第三十一章:现代修学的方法指导
- 都市修行的环境适应
- 工作生活中的般若实践
- 网络时代的法义学习
- 团体共修的组织方式
- 个人修学的规划安排
- 现代科技的善巧运用
第三十二章:佛门宗派的特色与要义
- 摩诃圆满的精华要义
- 道果法的修证次第
- 摩诃契印的心要指导
- 道次第的系统修学
- 藏传各派的显密修证
- 汉传八宗的特色法门
- 南传佛教的修行精神
附录部分
附录一:重要名相术语解释
- 般若波罗蜜多相关术语
- 中观唯识核心概念
- 修行次第专业名词
- 现代佛学研究术语
附录二:修学次第总表
- 从初发心到成佛的完整次第
- 各阶段修学重点与方法
- 理论学习与实修的配合
- 个人修学进度参考
附录三:日常修学功课安排
- 早晚课诵的内容安排
- 平时修学的时间分配
- 共修活动的参与指导
- 闭关修行的准备要点
附录四:参考书目与延伸阅读
- 大智度论相关典籍
- 中观唯识重要论著
- 藏传佛教经典文献
- 现代佛学研究成果
附录五:传承祈请文与修学仪轨
- 般若传承祈请文
- 日常修学仪轨
- 共修法会仪轨
- 特殊修法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