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尺度的随机森林分类教程在Google Earth Engine(GEE)中

37 篇文章 ¥59.90 ¥99.00
本教程介绍如何在Google Earth Engine (GEE) 平台上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面向对象尺度的分类。涵盖了数据准备、特征提取、训练分类器、分类预测和结果可视化的步骤,提供代码示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常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上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面向对象尺度的分类。我们将使用GEE提供的卫星影像数据和地物类别标签,以及相应的源代码。

步骤1:数据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训练数据应该包含卫星影像数据和对应的地物类别标签。可以使用GEE提供的遥感影像数据集,如Landsat系列影像。地物类别标签可以是人工制作的矢量数据,或者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分类结果。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如何准备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

// 设置区域和时间范围
var region = ee.Geometry.Rectangle([-122.45
### OBIA-GEE 技术概述 OBIA(Object-Based Image Analysis,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是一种用于遥感图像处理的技术方法。它通过将像素组合成具有相似特征的对象来提高分类精度和效率[^1]。Google Earth Engine (GEE) 是一种强大的云计算平台,能够支持大规模地理空间数据分析。结合 OBIA 和 GEE 的优势,可以实现高效的土地覆盖分类和其他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 GEE 中实施 OBIA 方法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数据准备 为了执行基于 USDA/NAIP/DOQQ 数据集的土地覆盖分类,首先需要加载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到 GEE 平台中。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内置的数据目录获取或者上传自定义数据源。 #### 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是 OBIA 流程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在此阶段会将连续的栅格数据划分为离散的空间单元即“对象”。这一步骤对于后续更精确地识别不同类型的地面要素至关重要。常用的算法包括多尺度分割技术等。 #### 特征提取与选择 针对每一个生成的对象计算其光谱统计特性(如均值、标准差),纹理属性以及几何形态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参与模型训练过程。合理选取特征有助于提升最终预测效果并减少冗余信息干扰。 #### 机器学习建模 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s) 或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 等先进的人工智能工具构建监督式学习框架完成目标类别划分任务。下面展示了一个简单的 Python 脚本例子说明如何调用 scikit-learn 库来进行 RF 训练: ```python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 假设 X_train 包含所有样本点对应的特征矩阵而 y_train 则代表相应的真实标签列表 rf_model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100) # 开始拟合操作 rf_model.fit(X_train, y_train) ``` #### 结果转换为矢量格式 最后一步就是把得到的概率图层按照设定阈值得到二值化掩膜再进一步转录成为 shapefile 文件形式以便于 GIS 用户更好地可视化解释成果。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