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代码块:直接在类中定义且没有加static关键字的代码块称为{}构造代码块。构造代码块在创建对象时被调用,每次创建对象都会被调用,并且构造代码块的执行次序优先于类构造函数。如果存在多个构造代码块,执行顺序由他们在代码中出现的次序决定,先出现先执行。
public class Person{
{
System.out.println("构造代码块");
}
}
代码块执行顺序:
静态代码块-->构造代码块-->构造函数-->局部代码块-->同步代码块
同样是构造,一直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构造函数,加一段构造代码块岂不是显得很多余?
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构造函数
由于创建对象时,会先执行构造代码块,然后再执行构造函数。因此,构造代码块的作用是给所有对象进行统一初始化,而构造函数是给对应的对象初始化,因为构造函数是可以多个的,运行哪个构造函数就会建立什么样的对象,但无论建立哪个对象,都会先执行相同的构造代码块。也就是说,构造代码块中定义的是不同对象共性的初始化内容。
如果还不理解可以看以下示例:
如果没有构造代码块:
class Person {
String school;
String name;
int age;
Person(String name) {
this.school = "BUPT";
this.name = name;
}
Person(int age) {
this.school = "BUPT";
this.age = age;
}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school = "BUPT";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
如果使用构造代码块:
class Person {
String school;
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school = "BUPT";
}
Person(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erson(int age) {
this.age = age;
}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
可以看到,两种方式实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但是第二种使用构造代码块在代码逻辑上更加简单只管,同时方便修改,减少了工作量。
可能有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写作下面这种形式,将变量直接赋值?
class Person {
String school = "BUPT";
String name;
int age;
}
个人认为,这种方式将在继承时产生歧义和不便,在父级构造的对象都具有此特点(属性/值),但未必表示该类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此特点(属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