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练习方式
练习主要有两类:天真的练习和刻意练习。
- 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些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 刻意练习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而且知道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样去达到目标。尽可能地进行刻意练习,是在任何一项事业的追求中变得更加杰出的基本路线图。
2. 理论基础
刻意练习的理论基础是人类的身体偏爱稳定,也就是“体内平衡”,会有各种反馈机制来维持现状。而且大脑的结构与运行都会为了对应各种不同的心理训练而改变,很大程度上像你的肌肉和心血管系统响应体育锻炼一样。因此,如果你足够多地练习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脑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件任务。
大脑在某个时刻所处的状态可以理解成心理表征,心理表征的定义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因此刻意练习的目的是从一个心理表征换到另一种心理表征,将杰出人物和我们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这里心理表征反过来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规律的识别、问题的解决等成为可能,也使得他们能够培养和发展各种高级的能力,以便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表现卓越。心理表征有以下意义:
- 有助于找出规律。比如预测未来和无意识决策;
- 有助于解释信息。帮助我们处理信息:理解和解读它,把它保存在记忆之中,组织它、分析它,并用它来决策;
- 有助于组织信息。可以立即吸收和考虑更多的信息;
- 有助于制定计划。用来为很多行业和领域做计划,表征越好,计划就越高效;
- 有助于高效学习。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良性循环: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练习,以磨练技能。类似于鸡和蛋的关系;
3. 刻意练习
有了理论基础,刻意练习的实操方向就明确了,无非就是从一个心理表征切换到另一个心理表征。也就是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区,创建新的舒适区。那么如何做到呢?有什么方法呢?如何确保切换的方向是对的呢?也就是如何修炼下图?圆圈所要代表的东西。
?圆圈可以分成4个步骤:
- 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到你的练习;
- 分析榜样。找出目标行业或领域中的杰出人物,然后推测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杰出;
- 提出训练方法。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最佳的方法几乎总是找到一位优秀的教练或导师。
- 专注训练和反馈。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而且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试着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直到你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只有努力去复制杰出人物的成就,失败了就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失败,才能创建有效地心理表征。
在绝大多数需要人类付出努力的行业或领域,只要以正确的方式训练,人们提高自身绩效和表现的能力将是巨大无比的。如果你练习做某件事情几百个小时,几乎可以肯定,你能看到巨大的进步。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或领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致力于变成业内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许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也许并不需要恰好1万小时的练习,但要花很长时间练习。
练习是决定某人在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中最终成就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如果基因在其中发挥作用,那么,它们的作用会慢慢消失。因此,最终决定你是否可以做成某件事情取决于你练习的程度和练习的有效性。
大脑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因此,我们需要规划好步骤,一口子气吃成胖子是不现实的。需要将最终目标分解成很多步骤,每个步骤点就是一个心理表征,然后逐步递进,达成一级级目标,从而完成整体目标。
4. 错误思想
刻意练习的心态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观察视角: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但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一旦你理解了这点,进步就只取决于你想出什么是“正确的方式”了。在日常训练中,我们要摒弃以下错误思想:
- 认为某人的能力通常收到基因特征的限制;(基因的差异可能在一开始给了某些人优势,时间拉长了就没有优势)
- 如果你足够长时间地做某件事情,一定会更擅长;(前提是方法要对)
- 要想提高,只需要努力。如果足够刻苦,你会更加优秀;(前提是方向和方法要对)
5. 总结
总得来说,刻意练习 = 正确的训练方式 + 长久的专注努力 + 持续反馈改进。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哪些达到了,哪些没达到,没达到的要对方法进行改进并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在尝试、犯错、吸取教训、达成目标这几个步骤中反复循环。最后,需要记住的是:由训练引起的认知和生理变化需要继续保持。如果停止训练,它们便开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