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与春天

      东方思想讲究仁(同情)、义(应该)、礼(遵循)、智(是非)、信(有无);西方哲学重视存在(being)、意向(should)、逻辑(logic)、秩序(order)、组织(organization)。细细想来,这两个流派大都发源于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也许墓地和葬礼真的可以诠释“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清明时节雨纷纷”之事吧!

640?wx_fmt=png     在剑桥访学时,常常看到学院中树立着一些墓地,开始很是纳闷,后来日子一长,就了解到了不少风俗习惯:原来在英国,墓地往往被认为是距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如很多教堂就和墓地相依而存,墓地附近的住房也是房价最昂贵的地方。渐渐地自己竟也习惯了回家途中雨夜中的各处墓地,尤其是春天,有时剑桥的风并不亚于北京,用“呼啸”二字也许并不为过,此时此境路边的墓地却也多了些温暖...

  日子一天天过去,无意中,得知83版《射雕英雄传》蓉儿的扮演者翁美玲(1959.5.7-1985.5.14)也葬在剑桥郊外天主教新市场路墓地中,由于距离居处不远,于是隔三差五便同朋友到那里缅怀祭奠,久而久之,对那里墓地变得很是熟悉,其中有一块院子安放着二战中战死的英国皇家空军官兵,年龄大都在20多岁,也有18、9的,睹墓思人,若他们健在的话,大都90多了吧...其他逝者的墓碑有老人的、也有孩子的,还有一些同龄人的,每每行于其间,常常想及自己的不久...翁美玲的墓碑是一个大大的心形,铭刻着姓名、生卒和祈祷:Love is the home without you Life is to us is not the same. All the world would be like heaven if we could have you back again.她和海子都选择了在春天离开...最近,我常常思忖:金庸老先生2010年之所以86岁高龄到剑桥大学拿的博士学位(非荣誉),恐怕与鬼灵精怪的蓉儿有关吧?!

   2013年快回国的时候,有一位研究神学的朋友告知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1889.4.26-1951.4.29)的墓地就在剑桥大学教师墓地园中,很是焦急,于是和两位好友硬是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找到了这位图灵老师的墓地,并从看墓人那儿了解到了很多有关他的轶事,随后还在墓园中找到了凯恩斯的老师马歇尔先生的墓碑、爱因斯坦恩人(相对论的验证者)爱丁顿爵士的墓碑、达尔文儿子和孙女的墓碑...望着这些已在杂草丛中难以分辨的石头,依稀从那斑驳陆离的字迹中透露出一种“对我们不可言说的,我们只能保持沉默。”的东西...暮然回首,维特根斯坦恰好也是在春风中化雨的(不经意间一查,牛顿、爱因斯坦都是如此)...这不免令人联想起1929年,大维40岁重返剑桥,凯恩斯前去火车站迎接时说的那句话“上帝来了。

   几年前的一个中午,一位好同学微信告知:教过我们机械制图的大学老师朱朝铭老师走了,享年79岁。他很普通,也很平凡,以至于很多他教过的学生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时忙得连条送行的微信都忘记发了,实事求是地讲,我的机械制图成绩应该是倒数的,和朱老师也并无深交,可是不知为何,得到讣告后,总感觉那副吊挂在胸前的眼镜和笑容可掬而又洪亮的声音仿佛就在昨天,久久不能离去...也许是看到了自己的那天,中午?早晨?抑或下午?届时会有学生给大家转发一条消息吗?得到消息后,亲朋好友学生们会是什么心情?有悲伤的吗?大家会不会懒得转发该讣告?我的微信圈们会有几天的涟漪?我的遗产会如何分配?我的书会不会若干年后被清除出图书馆?我的灵魂能不能再聚合一些物质微粒变成一个有机体?临终前,我能够像维特根斯坦那样说:“跟他们说:我这辈子过的不错。”吗?

   有道是:春天是三月的雨四月的风吹开了五月的花!我们现在,我们会过去,我们怎样拥有未来的墓地呢?人生真如白驹吗?真的是匆匆、呼啸而已吗?很想看看走后的世界,估计应该和现在差不多吧?!平凡、普通但又不太一样吧!

   再以此文纪念我逝去的师长和同学!只有雨纷纷的清明,没有欲断魂的行人,我们还在路上......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清明为自己上上坟,这也许会让我们活的更真实吧!毕竟我们都会离开,都会变成非存在的无或非存在的有吧!!

640?wx_fmt=p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