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概型
也称为等可能概型,如果每个基本情况都等可能出现,此时某一事件的概率为:
P(A)=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全部可能的基本事件数或P(A)=事件A所占区域大小样本空间所占区域大小
P
(
A
)
=
事
件
A
包
含
的
基
本
事
件
数
全
部
可
能
的
基
本
事
件
数
或
P
(
A
)
=
事
件
A
所
占
区
域
大
小
样
本
空
间
所
占
区
域
大
小
事件间的关系与事件的运算
事件间的关系(包含、相等、互不相容、对立)
(1)包含关系:若事件A,B满足A⊂B,则称事件B包含事件A,用示性函数表示为IA(ω)≤IB(ω)
(
1
)
包
含
关
系
:
若
事
件
A
,
B
满
足
A
⊂
B
,
则
称
事
件
B
包
含
事
件
A
,
用
示
性
函
数
表
示
为
I
A
(
ω
)
≤
I
B
(
ω
)
(2)相等关系:若事件A,B满足A⊂B,且B⊂A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或等价),为同一事件,用示性函数表示为IA(ω)=IB(ω)
(
2
)
相
等
关
系
:
若
事
件
A
,
B
满
足
A
⊂
B
,
且
B
⊂
A
则
称
事
件
A
与
事
件
B
相
等
(
或
等
价
)
,
为
同
一
事
件
,
用
示
性
函
数
表
示
为
I
A
(
ω
)
=
I
B
(
ω
)
(3)互斥关系(互不相容关系):若事件A,B不可能同时发生,则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此时AB=Φ。用示性函数表示为IA(ω)IB(ω)=0
(
3
)
互
斥
关
系
(
互
不
相
容
关
系
)
:
若
事
件
A
,
B
不
可
能
同
时
发
生
,
则
称
事
件
A
与
事
件
B
互
斥
,
此
时
A
B
=
Φ
。
用
示
性
函
数
表
示
为
I
A
(
ω
)
I
B
(
ω
)
=
0
(4)对立关系,两个事件A、B中,"A不发生",则A、B称为具有对立关系(或互逆关系),又称为B为A的对立事件,记为B=A¯。用示性函数表示为IA(ω)+IB(ω)=1
(
4
)
对
立
关
系
,
两
个
事
件
A
、
B
中
,
"
A
不
发
生
"
,
则
A
、
B
称
为
具
有
对
立
关
系
(
或
互
逆
关
系
)
,
又
称
为
B
为
A
的
对
立
事
件
,
记
为
B
=
A
¯
。
用
示
性
函
数
表
示
为
I
A
(
ω
)
+
I
B
(
ω
)
=
1
事件运算(和、积、差、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偶律)
事件和
A+B或者A∪B={x|x∈A或x∈B}
A
+
B
或
者
A
∪
B
=
{
x
|
x
∈
A
或
x
∈
B
}
事件积
A∩B={x|x∈A且x∈B}
A
∩
B
=
{
x
|
x
∈
A
且
x
∈
B
}
事件差
A−B={x|x∈A且x∉B}=AB¯
A
−
B
=
{
x
|
x
∈
A
且
x
∉
B
}
=
A
B
¯
概率计算公式
P(Φ)=0,P(Ω)=1,P(A¯)=1−P(A),P(A−B)=P(A)−P(AB),P(A+B)=P(A)+P(B)−P(AB)
P
(
Φ
)
=
0
,
P
(
Ω
)
=
1
,
P
(
A
¯
)
=
1
−
P
(
A
)
,
P
(
A
−
B
)
=
P
(
A
)
−
P
(
A
B
)
,
P
(
A
+
B
)
=
P
(
A
)
+
P
(
B
)
−
P
(
A
B
)
两个著名的例子
布丰投针实验求圆周率(蒙特卡罗算法)
1) 取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上许多条间距为a的平行线。
2) 取一根长度为l(l≤a) 的针,随机地向画有平行直线的纸上掷n次,观察针与直线相交的次数,记为m。
3)计算针与直线相交的概率.
概率为:
P=2lΠa
P
=
2
l
Π
a
贝特朗奇论
在一给定圆内所有的弦中任选一条弦,求该弦的长度长于圆的内接正三角形边长的概率。该问题如图,有三种解决方法。
1.如图1第一幅图,在垂直于三角形任意一边的直径上随机取一个点,并通过该点做一条垂直于该直径的弦,由圆内接正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在该点位于半径中点的时候弦长度等于三角形的边长度,当点离圆心的距离小于12r时弦长度大于三角形边长。所以概率P=12
1
.
如
图
1
第
一
幅
图
,
在
垂
直
于
三
角
形
任
意
一
边
的
直
径
上
随
机
取
一
个
点
,
并
通
过
该
点
做
一
条
垂
直
于
该
直
径
的
弦
,
由
圆
内
接
正
三
角
形
的
性
质
可
得
,
在
该
点
位
于
半
径
中
点
的
时
候
弦
长
度
等
于
三
角
形
的
边
长
度
,
当
点
离
圆
心
的
距
离
小
于
1
2
r
时
弦
长
度
大
于
三
角
形
边
长
。
所
以
概
率
P
=
1
2
2.如图b,通过三角形任意一个顶点做圆的切线,因为等边三角形内角为60°,所以左边右边的角都是60°。由该顶点做一条弦,弦的另一端在圆上任意一点。由图可知弦与切线成60°角和120°角之间的时候弦长度大于三角形边长。所以概率P=13
2
.
如
图
b
,
通
过
三
角
形
任
意
一
个
顶
点
做
圆
的
切
线
,
因
为
等
边
三
角
形
内
角
为
60
°
,
所
以
左
边
右
边
的
角
都
是
60
°
。
由
该
顶
点
做
一
条
弦
,
弦
的
另
一
端
在
圆
上
任
意
一
点
。
由
图
可
知
弦
与
切
线
成
60
°
角
和
120
°
角
之
间
的
时
候
弦
长
度
大
于
三
角
形
边
长
。
所
以
概
率
P
=
1
3
3.如图1第三幅图,当弦的中点在阴影标记的圆内时,弦的长度大于三角形的边长,而大圆的弦中点一定在圆内,大圆的面积是Πr2,小圆的面积是Π(r2)2。所以概率P=14
3
.
如
图
1
第
三
幅
图
,
当
弦
的
中
点
在
阴
影
标
记
的
圆
内
时
,
弦
的
长
度
大
于
三
角
形
的
边
长
,
而
大
圆
的
弦
中
点
一
定
在
圆
内
,
大
圆
的
面
积
是
Π
r
2
,
小
圆
的
面
积
是
Π
(
r
2
)
2
。
所
以
概
率
P
=
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