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年少时,正值生产队的年月,村里的一切物资,都是依着规矩分发的,这分发的事儿,在那时,就如同如今领薪水一般。各家各户,或是按人头,或是依着挣得的工分,去领取粮食与其他用度。布林所在的大溪地村,向来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因而每至秋后,便有大米可分。大米这东西,于生活而言,自然是极为重要的,可在他们这些小孩子的眼中,它不过是用来果腹的寻常粮食罢了,实在难以生出喜爱之意。那时分发的物件里,可曾有让孩子们心生欢喜,如同见到活泼小猫小狗那般的东西?当然有,那便是水果一类,能直接放入口中品尝的吃食。能不经繁琐,直接入口且滋味美妙的食物,哪个小孩子能抗拒得了呢!
布林的姥姥家,是在临县。那地方,水源稀缺,用他们村里人的说法,唤作 “上地”。上地那处,虽说水少,可适宜栽种的庄稼种类却繁多得很。从多年生长的果树,到一年生的各类瓜蔬,应有尽有。所以,一入秋天,那里便好似成了瓜果的盛宴之地,空气中处处弥漫着香甜的气息。
姥姥家的院子极为宽敞,院子内外,常年栽种着几棵枣树,此外,还有杏树、桃树与梨树。故而,只要赶上合适的时节,布林去到姥姥家,便能尽情享受水果带来的欢愉。这些水果,在布林自己家中,需得去集市上花钱购买才能尝到,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可在姥姥家就大不一样了,自家果树所结的果实,随意享用,无需花费银钱。自家常见之物,日子久了,便不觉稀罕,反倒是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新奇有趣的事物,更能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比如那分瓜的场景。
临县耕地众多,土壤也不似他们那儿那般黏重,所以,花生、白薯在这边种植得极为广泛。还有各式各样的瓜,常见的黄瓜、西红柿,遍地皆是;水果类的西瓜,更是家家户户都有栽种。再者,还有甜瓜,以及一种被称作 “少瓜” 的,个头硕大,虽说甜度欠佳,但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散发着独特的香气。自家的院子或是自留地,一般都是栽种黄瓜、西红柿这类常见的蔬菜,而瓜果类的作物,则由生产队统一安排种植,设有专门的瓜田,还派人专门看守。
每至秋后,瓜熟蒂落,一批接着一批,生产队便依照每家的人口数量开始分瓜。布林还记得,年幼时,曾多次跟着老姨前往瓜田,领取自家应得的那份瓜。瓜早已在田地里分好,各个品种都有一些。至于数量和重量,都是大致估量,差不多也就行了。姥姥家所在的村子不大,村民们大多沾亲带故,所以,多分一点或少分一点,大家也都不会太过计较。每次分到的瓜,看着似乎并不多,大概够吃上一两次。然而,几乎每日都有瓜可分,如此一来,家里的瓜便积攒得很多了。许多瓜吃不完,那些个头稍小的,便被用来腌制咸菜。把瓜当作蔬菜腌制,这在布林的老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那里,瓜连吃都不够,又怎会舍得用来腌菜呢。在布林的老家,能见到并买到的瓜,也就只有西瓜和甜瓜,其他种类的瓜,连见都未曾见过。可在姥姥家的布林,却尝遍了各种各样的瓜。
姥姥家有两种农作物,是布林家那边所没有的,那便是芝麻和棉花。因此,在姥姥家,能够吃到自家产出的香油和棉子油。棉花竟也能榨出油来,如今回想起来,是不是觉得颇为意外。小时候,布林的母亲常常用棉子油炸制油饼,却很少用它来炒菜,至于其中缘由,布林至今也不甚明了。布林家也种有向日葵,不过,仅仅是种上几棵,当作花卉一般赏玩。而姥姥家则不同,那是大规模的种植,因为还能收获一种副产品 —— 葵花籽油。葵花籽油色泽金黄,如同流淌的液体黄金一般。花生在布林家也能吃到,但村里却无人种植,只因土壤太过黏重,不适宜花生生长。不过,邻村倒是有人种植,那里的土壤略带沙性,正适合花生扎根。姥姥家的花生同样是成规模栽种,所以,花生在那里极为常见,花生油也就不足为奇了。布林家时常能收到从姥姥家送来的香油、花生油、葵花子油和棉子油,这四种油,在他们村里,可是稀罕物。
世人皆道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道理浅显易懂。然而,只因地理环境各不相同,有些地方,根本无法种植瓜类,自然也就无法收获那香甜的瓜果了。
Marasun 2025-04-02 BJFWDQ
(Touched up by Dou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