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编程中的单样本t检验-理解和应用
单样本t检验是一种常见的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一个数据样本的均值是否与预期的总体均值有显著差异。在R语言中进行单样本t检验非常方便,并且提供了丰富的统计函数和包来帮助我们进行分析。
- 数据准备
在进行单样本t检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数据。假设我们有一组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并且我们想要检验这组成绩的平均值是否与总体平均值100有显著差异。我们随机选择了20个学生,并记录了他们的成绩。
# 创建数据向量
scores <- c(85, 92, 88, 95, 78, 100, 90, 87, 92, 96, 89, 93, 85, 90, 97, 91, 82, 88, 94, 86)
- 单样本t检验假设检验
在R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t.test()函数进行单样本t检验。该函数会计算出样本的t值、p值以及置信区间等结果,帮助我们做出判断。
# 单样本t检验
t.test(scores, mu = 100)
# 输出结果
该函数的参数中,scores是待检验的数据,mu表示预期的总体均值。默认情况下,t.test()函数进行的是双侧检验,即检验均值是否与预期值有显著差异。如果我们想要进行单侧检验,可以通过设置alternative参数来指定。
- 结果解读
t.test()函数返回的结果包括t统计量、自由度、p值以及95%置信
本文介绍了R编程中进行单样本t检验的步骤和原理,包括数据准备、t.test()函数的使用、结果解读以及代码实例。通过t检验,我们可以判断样本均值是否与预期总体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具有实践价值。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5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