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整理(六)——1003:A+B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的编程思路,用于将两个字符串形式的数字转换为数值,并进行加法运算。具体步骤包括:逐字符读取字符串并转换为数字,处理负号,跳过逗号,最终将两个数值相加输出。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char a[15];
	char b[15];
	long m,n;
	while (scanf("%s %s",&a,&b)!=EOF)
	{}


编程思想:

以第一个字符串a为例,从头开始,加进数m中,每往后加一个数字,就要把前边的数字乘以10

遇到‘,’就空过去

如果a[0]为‘-’,则m变为相反数


另一个字符串同样处理


最后将m与n相加输出即可

### 关于 ACM 西安邮电大学的相关信息 西安邮电大学在 ACM-ICPC 校赛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活动安排。以下是基于提供的引用内容以及相关背景整理的信息: #### 1. **第五届 ACM-ICPC 校赛** 西安邮电大学举办了第五届 ACM-ICPC 校赛,并提供了同步比赛的机会[^1]。此次比赛中包含了多个题目,涵盖了不同的算法知识点: - **A题:拯救咕咕咕之史莱姆** —— 属于签到题,通常用于测试参赛者的编程基础能力。 - **B题:烦人的依赖** —— 使用拓扑排序解决的问题,考察图论基础知识。 - **CDE题:无敌阿姨** —— 模拟类问题,需要细致的逻辑分析。 - **FG题:校车** —— 归类为水题,适合初学者练习基本算法思维。 - **H题** —— 提供了一种类似于素数筛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枚举因数及其倍数寻找特定条件下的解集[^3]。 这些题目设计旨在全面覆盖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概念和技术要点,帮助学生巩固理论并提升实践技能。 #### 2. **第四届 ACM-ICPC 校赛** 除了第五届赛事外,在之前的第四届 ACM-ICPC 校赛中也出现了经典题目如“猜球球”,这类趣味性强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竞赛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2]。 #### 技术实现示例 对于 H 类型的问题可以采用如下 Python 实现方式来进行求解: ```python def find_middle_factors(x_max=1_000_000): factors = [[] for _ in range(x_max + 1)] # 枚举每一个可能的因子 i for i in range(1, x_max + 1): # 对其所有的倍数 j 进行处理 for j in range(i, x_max + 1, i): factors[j].append(i) result = [] for num, factor_list in enumerate(factors): if len(factor_list) >= 2: mid_index = len(factor_list) // 2 lower_mid_factor = factor_list[mid_index - 1] upper_mid_factor = factor_list[mid_index] # 记录符合条件的数据特征 result.append((num, (lower_mid_factor, upper_mid_factor))) return result print(find_middle_factors()[:10]) # 输出前十个满足条件的结果作为演示 ``` 此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利用双重循环结构高效找出给定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对应的中间一组因数对。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