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选】:5,C
【解析】:第一问平均CPI:4 * 35 % + 2 * 45 % + 6 * 20 % = 3.5;
第二问MIPS:根据第一问,每条指令需要的时钟周期为3.5,每个时钟周期为主频的倒数,即1/2.8G秒,则每条指令需要时间3.5/2.8G秒。
每秒执行指令数为1/(3.5/2.8G)=2.8G/3.5=0.8G=800M。(1M=10的6次方, 1G=10的9次方)
【错选】:7,B 8,B
【解析】:7,认证和加密的区别在于:
加密用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阻止对手的被动攻击,如截取,窃听等;
认证用以确保报文发送者和接收者的真实性以及报文的完整性,阻止对手的主动攻击,如冒充、篡改、重播等。
认证不能用于阻止对手进行被动攻击。
8,访问控制包括三个任务:
授权:确定哪些主体有权访问哪些客体
确定访问权限(读、写、执行、删除、追加等存取方式的组合)
实施访问权限
安全审计:对主体访问和适用客体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审查,以保证安全规划被正确执行,并帮助分析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错选】:11,D
【解析】:
ipconfig(linux:ifconfig):显示TCP/IP网络配置值,如:IP地址,MAC地址,网关地址等。
tracert(linux:traceroute):用于确定 IP数据包访问目标所采取的路径,若网络不通,能定位到具体哪个结点不通。
netstat:用于显示网络连接、路由表和网络接口信息。
nslookup:查询DNS记录。
【错选】:13,A
【解析】:职务开发:
如果开发者在单位或组织中任职期间,所开发的软件符合以下条件,则软件著作权应归单位或组织所有。
1,针对本职工作中明确规定的开发目标所开发的软件。
2,开发出的软件属于从事本职工作活动的结果。
3,使用了单位或组织的资金、专用设备、未公开的信息等物质、技术条件,并由单位或组织承担责任的软件。
【错选】:16,C
【解析】:
1,模块化设计要求高内聚、低耦合,模块独立体现的就是高内聚低耦合。
2,在结构化设计中,系统由多个逻辑上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在模块划分时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1)模块的大小要适中。系统分解时需要考虑模块的规模,过大的模块可能导致系统分解不充分,其内部可能包括不同类型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划分,尽量使得各个模块的功能单一;过小的模块将导致系统的复杂度增加,模块之间的调用过于频繁,反而降低了模块的独立性。不是越小越好。
(2)模块的扇入和扇出要合理。模块的扇入指模块直接上级模块的个数。模块的直属下级模块个数即为模块的扇出。
(3)深度和宽度适当。深度表示软件结构中模块的层数,如果层数过多,则应考虑是否有些模块设计过于简单,看能否适当合并。宽度是软件结构中同一个层次上的模块总数的最大值,一般说来,宽度越大系统越复杂,对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模块的扇出。在系统设计时,需要权衡系统的深度和宽度,尽量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减少实施过程的难度,提高开发和维护的效率。需要控制模块接口的复杂性。
3,尽力使模块的作用域在其控制域之内。模块控制域:这个模块本身以及所有直接或间接从属于它的模块的集合。模块作用域:指受该模块内一个判定所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
在模块分解时需要注意:
1,保持模块的大小适中
2,尽可能减少调用的深度
3,直接调用该模块的次数应该尽最多,但使用其他模块的次数不宜过多(扇入大,扇出小)。好的软件设计结构顶层高扇出,中间扇出较少,底层高扇入。
4,保证模块是单入口、单出口的
5,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模块之内
6,功能应该是可预测的
【错选】:23,A
【解析】:
图①当前状态下:
R1:已分配2个,剩余1个。
R2:已分配3个,剩余0个。
P1:已获得1个R1,1个R2,无其他资源需求,可化简,化简后释放当前1个R1,1个R2。
P2:已获得1个R2,仍需2个R1,R1,P2 是阻塞结点。等待P1释放后可化简。
P3:已获得1个R1,1个R2,仍需1个R2,此时R2资源不足,P3是阻塞结点。
等待P1释放后可化简。
图②当前状态下:
R1:已分配3个,剩余0个。
R2:已分配2个,剩余0个。
P1:已获得1个R1,仍需1个R2,此时R2资源不足,P1是阻塞结点。
P2:已获得1个R1,1个R2,仍需1个R1,此时R1资源不足,P2是阻塞结点。
P3:已获得1个R1,1个R2,仍需1个R2,此时R2资源不足,P3是阻塞结点。
所有结点均阻塞,无法化简。
【错选】:24,D(瞎蒙对的)
【解析】:4K = 2^12,所以后12位表示页内地址,其他部分为页号,3C20 的后12位为 C20,3为页号。
根据页面变换表查表得知3号页,对应的是6号块。所以逻辑地址 3C20 的物理地址为 6C20H。
【错选】:26,B
【解析】:iaddr[0]~iaddr[4] 直接地址索引可表示为 5*1K=5K
一个一级间接地址索引包括:1K/4=1024/4=256 个地址项。iaddr[5] 和 iaddr[6] 可表示大小为 22561K=512K
一个二级间接地址索引包括:256256=65536 个地址项。iaddr[7] 可表示大小为 655361K=65536K
总的大小为 5K+512K+65536K=66053K
【错选】:27,C
【解析】:PV信息量的取值表示资源数,最大值为初始可用资源5;当信号量取值小于0时,可表示排队进程数,此时n个进程,最大排队数为n-5,信号量最小取值为-(n-5)。
【错选】:29,C,30,B
【解析】: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的模型,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该模型认为软件开发过程自下而上周期的各个阶段是相互迭代和无间隙的特性。无间隙指在各项活动之间无明显边界,如分析和设计活动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错选】:31,A
【解析】:通信内聚,所有处理元素集中在一个数据结构的区域上;
功能内聚,完成一个单一功能,各个部分协同工作,缺一不可;
顺序内聚,处理元素相关,而且必须顺序执行;
过程内聚,处理元素相关,而且必须按特定的次序执行;
瞬时内聚(时间内聚),所包含的任务必须在同一时间间隔内执行;
逻辑内聚,完成逻辑上相关的一组任务;
偶然内聚(巧台内聚),完成一组没有关系或松散关系的任务;
【错选】:33,C
【解析】:改写代码仅使其结构上更紧凑,并不能提高执行效率问题。
【错选】:34,D
【解析】:可靠性:指一个系统对于给定时间间隔内、给定条件下无失效运作的概率。可以用 MTTF/(1+MTTF) 来度量,其中 MTTF 为平均无故障时间。
可用性:在给定时间点上,一个系统能够按照规格说明正确运作的概率。可以用 MTBF/(1+MTBF) 来度量,其中 MTBF 为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可维护性:指在给定使用条件下,在规定时间间隔内,使用规定的过程和资源完成维护活动的概率,可以用 1/(1+MTTR) 来度量,其中 MTTR 为平均修复时间。
【解析】:确诊病人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发热病人,应该选D;
【错选】39,B
【解析】:
1,共同重用原则:一组接口中应该是共同重用的。如果重用了这组中的一个类,那么就要重用包中的所有的类。相互之间没有紧密联系的类不应该在同一组中。这个原则强调了分类,就具有相同关系或者关联比较紧密的类应该分到一组中,方便修改和客户端的调用。
2,共同封闭原则:包中的所有类对于同一种性质的变化应该是共同封闭的。一个变化若对一个封闭的包产生影响,则将对该包中的所有类产生影响,而对于其他包则不造成任何影响。
3,开放-封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
4,接口隔离原则: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使用单一的总接口要好。
【错选】:41,C
【解析】:A是抽象类,不能直接产生对象。
【错选】:45,A 47,A
【解析】:45,生成器(构建器)模式的意图是:将一个复杂类的表示与其构造相分离,使得相同的构建过程能够得出不同的表示。
47,适用场景(复杂对象构造)
当创建复杂对象的算法应该独立于该对象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装配方式时。
当构造过程必须允许被构造的对象有不同的表示时。
【错选】:49,B
【解析】:
推导过程如下:
(1)通过E→E-T,从起始符E得到E-T;
(2)通过E→E+T,将上面的E展开为E+T,得到E+T-T;
(3)通过E→T→F→id→单个字母a;
(4)通过T→→-f→-id→单个字母-b;
(5)通过T→F→id→单个字母c。
可从E得到a±b-c。
【错选】:54,D,55,C
【解析】:54,自然连接的结果,属性列数是二者之和减去重复属性列,所以结果有4个属性列。元组行满足同名属性列取值相等,同样满足要求。
55,左外连接:取出左侧关系中所有与右侧关系中任一元组都不匹配的元组,用空值NULL填充所有来自右侧关系的属性。
右外连接:取出右侧关系中所有与左侧关系中任一元组都不匹配的元组,用空值NULL填充所有来自左侧关系的属性。
完全外连接:完成左外连接和右外连接操作。
【错选】:56,D
【解析】:分布式数据库是由一组数据组成的,这数据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计算机上,网络中的每个结点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称为场地自治),它可以执行局部应用,同时每个结点也能通过网络通信子系统执行全局应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在集中式数据库系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如下特点:
1,数据独立性。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独立性这一特性更加重要,并具有更多的内容。除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与物理独立性外,还有数据分布独立性(分布透明性)。
2,集中与自治共享结合的控制结构。各局部的DBMS可以独立地管理局部数据库,具有自治的功能。同时,系统又设有集中控制机制,协调各局部DBMS的工作,执行全局应用。
3,适当增加数据冗余度。在不同的场地存储同一数据的多个副本,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同时也能提高系统性能。
4,全局的一致性、可串行性和可恢复性。
本题描述的是可用性。
【错选】:58,B
【解析】:顺序存储:
是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从而使得逻辑关系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
优点:可以随机存取表中的元素。
缺点: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移动大量的元素。
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第i个元素ai的存储位置为:
LOC(ai) = LOC(a1)+(i-1)*L
其中LOC(a1)是表中第一个元素的存储位置,L是表中每个元素所占空间的大小。
【错选】:62,D
【解析】:快速排序:
从待排序列中任取一个元素(例如取第一个)作为中心,所有比它小(或相等)的元素一律放前,所有比它大的元素一律放后,形成左右两个子表;
然后再对各子表重新选择中心元素并按此规则调整,直到每个子表的元素元素只剩一个。此时便为有序序列了。
优点:因为每趟可以确定不止一个元素的位置,而且呈指数增加,所以特别快!
前提:顺序存储结构
本题根据快速排序的过程,首先选定基准元素为最后一个元素(题干给出的要求),下面进行排序过程:
(1)基准元素4与另一端待排第一个元素2进行比较,满足非递减,不需要交换;
(2)基准元素4与另一端待排第一个元素8进行比较,不满足非递减,交换位置,此时序列为(2,4,7,1,3,5,6, 8);
(3)基准元素4与另一端待排第一个元素6进行比较,满足非递减,不需要交换;
(4)基准元素4与另一端待排第一个元素5进行比较,满足非递减,不需要交换;
(5)基准元素4与另一端待排第一个元素3进行比较,不满足非递减,交换位置,此时序列为(2,3,7,1,4,5,6, 8);
(6)基准元素4与另一端待排第一个元素7进行比较,不满足非递减,交换位置,此时序列为(2,3,4,1,7,5, 6, 8);
(7)基准元素4与另一端待排第一个元素1进行比较,不满足非递减,交换位置,此时序列为(2,3,1,4,75,6,8)。
因为一趟划分的过程会与整个序列n个元素进行比较,因此一趟划分的时间复杂度为O(n)。
【错选】:B
【解析】:n⁴在 n>16 时满足 2ⁿ>n⁴,因此排除 C选项,lgn<n,因此排除 B选项。n! 的增长率远大于 2ⁿ 的增长率,因此选择 D。
【错选】:B
【解析】:无效的IP地址:169.254.X.X(windows)和0.0.0.0(linux)。
运行 Windows 系统的计算机无法从 DHCP 服务器中获取动态地址时,它将在 169.254.0.0/16 中随机选取一个自动专用IP地址(APIPA)。
【错选】:B
【错选】:68,A,69,B
【解析】:POP3 是基于 TCP 协议的,默认端口是110。
【错选】:70,B
【解析】:
参考:2020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上午真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