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硕 (giantchen AT gmail)
blog.youkuaiyun.com/Solstice
前几天我在新浪微博上出了两道有关 TCP 的思考题,引发了一场讨论 http://weibo.com/1701018393/eCuxDrta0Nn 。
第一道初级题目是:
有一台机器,它有一个 IP,上面运行了一个 TCP 服务程序,程序只侦听一个端口,问:从理论上讲(只考虑 TCP/IP 这一层面,不考虑IPv6)这个服务程序可以支持多少并发 TCP 连接?答 65536 上下的直接刷掉。
具体来说,这个问题等价于:有一个 TCP 服务程序的地址是 1.2.3.4:8765,问它从理论上能接受多少个并发连接?
第二道进阶题目是:
一台被测机器 A,功能同上,同一交换机上还接有一台机器 B,如果允许 B 的程序直接收发以太网 frame,问:让 A 承担 10 万个并发 TCP 连接需要用多少 B 的资源?100万个呢?
从讨论的结果看,很多人做出了第一道题,而第二道题几乎无人问津。
这里先不公布答案(第一题答案见文末),让我们继续思考一个本质的问题:一个 TCP 连接要占用多少系统资源。
在现在的 Linux 操作系统上,如果用 socket()/connect() 或 accept() 来创建 TCP 连接,那么每个连接至少要占用一个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为什么说“至少”?因为文件描述符可以复制,比如 dup();也可以被继承,比如 fork();这样可能出现系统里边同一个 TCP 连接有多个文件描述符与之对应。据此,很多人给出的第一题答案是:并发连接数受限于系统能同时打开的文件数目的最大值。这个答案在实践中是正确的,却不符合原题意。
如果抛开操作系统层面,只考虑 TCP/IP 层面,建立一个 TCP 连接有哪些开销?理论上最小的开销是多少?考虑两个场景:
1. 假设有一个 TCP 服务程序,向这个程序成功发起连接需要做哪些事情?换句话说,如何才能让这个 TCP 服务程序认为有客户连接到了它(让它的 accept() 调用正常返回)?
2. 假设有一个 TCP 客户端程序,让这个程序成功建立到服务器的连接需要做哪些事情?换句话说,如何才能让这个 TCP 客户端程序认为它自己已经连接到服务器了(让它的 connect() 调用正常返回)?
以上这两个问题问的不是如何编程,如何调用 Sockets API,而是问如何让操作系统的 TCP/IP 协议栈认为任务已经成功完成,连接已经成功建立。
学过 TCP/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