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算法工程中,大家一般关注四大核心维度:稳定、成本、效果、性能。
其中,性能尤为关键——它既能提升系统稳定性,又能降低成本、优化效果。因此,工程团队将微秒级的性能优化作为核心攻坚方向。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享算法SRE在日常性能优化中的宝贵经验,助力更多同学在实践中优化系统性能、实现业务价值最大化。
二、给浮点转换降温
算法工程的核心是排序,而排序离不开特征。特征大多是浮点数,必然伴随频繁的数值转换。零星转换对CPU无足轻重,可一旦规模如洪水倾泻,便会出现CPU瞬间飙红、性能断崖式下跌的情况,导致被迫堆硬件,白白抬高成本开销。
例如:《交易商详页相关推荐 - neuron-csprd-r-tr-rel-cvr-v20-s6》 特征处理占用CPU算力时间的61%。其中大量工作都在做Double浮点转换,如图所示:

优化前CPU时间占比 18%
Double.parseDouble、Double.toString是JDK原生原子API了,还能优化?直接给答案:能!
浮点转字符串:Ryu算法
https://github.com/ulfjack/ryu
Ryu算法,用“查表+定长整数运算”彻底摒弃“动态多精度运算+内存管理”的重开销,既正确又高效。
算法的完整正确性证明:
https://dl.acm.org/citation.cfm? doid=3296979.3192369
伪代码说明
// ——“普通”浮点到字符串(高成本)——
void convertStandard(double d, char *out) {
// 1. 拆分浮点:符号、指数、尾数
bool sign = (d < 0);
int exp = extractExponent(d); // 提取二进制指数
uint64_t mant = extractMantissa(d);
// 2. 构造大整数:mant × 2^exp —— 可能要扩容内存
BigInt num = BigInt_from_uint64(mant);
num = BigInt_mul_pow2(num, exp); // 多精度移位,高开销
// 3. 逐位除以 10 生成十进制,每次都是多精度除法
// ——每次 divMod 都要循环内部分配和多精度运算
char buf[32];
int len = 0;
while (!BigInt_is_zero(num)) {
BigInt digit, rem;
BigInt_divmod(num, 10, &digit, &rem); // 慢:多精度除法
buf[len++] = '0' + BigInt_to_uint32(digit);
BigInt_free(num);
num = rem;
}
// 4. 去除多余零、插入小数点和符号
formatOutput(sign, buf, len, out);
}
// ——Ryu 方法(低成本)——
void convertRyu(double d, char *out) {
// 1. 拆分浮点:符号、真实指数、尾数(隐含1)
bool sign = (d < 0);
int e2 = extractBiasedExponent(d) - BIAS;
uint64_t m2 = extractMantissa(d) | IMPLIED_ONE;
// 2. 一次查表:获得 5^k 和对应位移量
// ——预先计算好,运行时无动态开销
int k = computeDecimalExponent(e2);
&n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37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