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ELIZA 到 ChatGPT:对话式 AI 的世纪征程(下)
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ELIZA是对话式AI的雏形,而21世纪的ChatGPT则标志着技术的巅峰。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征程中,技术从简单的模式匹配发展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交互系统。下文将探讨关键技术节点,并辅以代码示例说明演进过程。
ELIZA:基于规则的模式匹配
ELIZA的核心是通过关键词匹配和脚本模板生成回复。以下是一个简化版的Python实现,模拟其工作原理:
import re
responses = {
r".*你好.*": "你好,请告诉我你的感受。",
r".*感觉.*": "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
r".*妈妈.*": "跟我多说说你的家庭。",
}
def eliza_response(user_input):
for pattern, response in responses.items():
if re.match(pattern, user_input.lower()):
return response
return "请继续。"
这种技术的局限性在于无法理解上下文,仅依赖静态规则。
AIML:早期对话引擎
2000年代初,AIML(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rkup Language)通过XML结构化规则扩展了模式匹配能力。以下是一个AIML示例:
<category>
<pattern>WHO IS ALAN TURING</pattern>
<template>Alan Turing is the father of computer science.</template>
</category>
AIML支持有限的上下文记忆,但依然需要人工编写大量规则。
Seq2Seq:神经网络的突破
2014年,Seq2Seq模型首次将神经网络引入对话生成。以下是用TensorFlow构建的简化版代码: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keras.layers import L
47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