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五节点,一年出两代。在年初推出代号Sapphire Rapids(蓝宝石激流,SPR)的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之后,仅隔11个月,代号Emerald Rapids(绿宝石激流,EMR)的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又向我们走来了。
然而业界并不慌乱,因为这两代Rapids共用Eagle Stream(EGS)平台,主板不用换,原则上只需要更新固件,为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准备的服务器,就可以支持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啦。
五代至强可扩展,我有一Die您上眼
这种一个平台服务两代CPU的事情比较常见,远一些的有22nm的英特尔至强(Xeon)E5 v3和14nm的E5 v4,最大核心数从18个提高到22个(E7可达24个),TDP维持在145/160W(工作站版)。
然后14nm就开始限制更名为至强可扩展(Xeon Scalable)处理器的至强系列CPU的继续扩展:从第一、二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到第三代中先面市的四至八路版本(代号Cooper Lake-SP),基本没超出单die(晶片)提供最多28个核心的范畴,说是原地踏步也不为过。
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与第四代都采用Intel 7制程,即“四年五个制程节点”计划中的第一个制程节点。我们在英特尔公司的Jones Farm会议中心学习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相关知识的时候,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突然现身,为即将发布的新CPU站台。
大领导犯不上给一款疑似“摸鱼”的产品背书,与SPR相比,EMR有几处明显的改进,集中在XCC(eXtreme Core Count,最多核or极多核)版本上,体现了大英打磨Intel 7制程的成效。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手举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旁边的女士是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英特尔至强产品和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Lisa Spelman。注意大屏幕两侧分成左右两部分的EMR-XCC
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开始采用业界流行的Chiplet(芯粒)技术,(XCC版本)由4片(tile)对等的die通过10个EMIB(Embedded Multi-Die Interconnect Bridge,嵌入式多芯片互连桥接)连为一体,提供最多60个核心、112.5MB末级缓存(Last Level Cache,LLC),即每核心1.875MB的L3 Cache。实际上,只有支持八路(8S)配置的至强铂金8490H达到60个核心,“主流”的最高核心数为56个。
更简洁,更强大
相比之下,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XCC版本),die变少了,也变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