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类分析中,当数据集中同时包含定量数据和定类数据时,传统的聚类方法如K-means或K-modes可能无法直接应用。此时,K-prototype聚类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下是处理混合型数据的详细步骤:
1. 数据准备
首先,确保你的数据集中包含定量和定类变量。例如,定量变量可以是“固定支出综合率”、“资产收益率”等,而定类变量可以是“是否使用核能源”(0表示未使用,1表示使用)。
2. 数据标准化
由于定量数据和定类数据的量纲不同,通常需要对定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SPSSAU(在线SPSS)中,系统会自动对定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确保各变量在聚类过程中具有相同的权重。
3. 选择聚类方法
在SPSSAU(网页SPSS)中,选择【进阶方法】→【聚类】功能模块。将定量变量拖拽至【分析项(定量)】分析框,将定类变量拖拽至【分析项(定类)】分析框。系统会自动识别数据类型并选择K-prototype聚类方法。
4. 执行聚类分析
点击“开始分析”按钮,SPSSAU将自动执行K-prototype聚类。K-prototype聚类算法结合了K-means和K-modes的优点,分别计算定量数据和定类数据的距离,并将两者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样本间距离。
5. 结果解读
聚类完成后,SPSSAU会输出聚类结果,包括每个样本的聚类类别、聚类中心等信息。你可以根据这些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6. 应用建议
- 聚类数量选择:SPSSAU默认聚类个数为3,建议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聚类数量,通常介于3~6个之间。
- 结果验证:可以通过可视化工具(如散点图等)对聚类结果进行验证和展示。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SPSSAU(在线SPSS)中轻松处理混合型数据的聚类分析,并获得准确且有意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