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人类商业史被英伟达改写了。
英伟达股价停在164美元,市值达到4万亿美元——比整个德国股市还值钱,登顶全球第一。曾经卖游戏显卡的英伟达,伴随着AI的爆火,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了AI时代的最大巨头。
四万亿意味着什么?它相当于苹果市值的1.5倍,比英国全年GDP还多。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了资本市场纪录,更标志着AI算力正式登顶AI时代核心资源。
现在全球的AI训练几乎都依赖于英伟达的AI芯片。从硅谷的科技巨头到国家AI计划,谁都绕不开。如果说算力是新时代的权力,那么英伟达则牢牢握着油阀。
在AI的巨大浪潮下,全世界的投资者正在为AGI疯狂掘金。英伟达的AI芯片作为通往AGI的必备钥匙,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难以撼动的地位。
一方面,超大规模云服务商、主权AI项目、企业生成式AI对算力需求的激增,让英伟达等AI芯片企业的市场价值随之上涨。
另一边,英伟达也在积极与全球多个国家共建算力基建项目,助力其破局AI、实现AI自主,以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宏图。
5月,英伟达宣布向沙特供应1.8万颗最新GB300AI芯片,用于建设数据中心,未来五年沙特计划部署总计1.9吉瓦的算力设施。
1个月后,黄仁勋又在欧洲还有其他国家现身,频频表示愿意强化AI芯片合作,并宣布将在欧洲筹建超过20个“AI超级工厂”,未来两年欧洲的人工智能算力将提升10倍。
而在国内,即便面临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英伟达特供版H20芯片仍占据中国市场的重要份额。欧盟对CUDA生态的反垄断调查,也未能动摇其霸主地位。
英伟达的市值神话,本质上是算力价值的集中体现。它把算力做成了数字时代的石油,微软、亚马逊等巨头在内的数据中心预算,最终都会流进英伟达的输油管道。
黄仁勋曾在巴黎GTC大会演讲中表示,未来的数据中心将从存储文件和数据的仓库转变为生产智能、创造价值的设施。这些设施被称为“AI工厂”,其核心任务是生成“智能通证”,为各行业提供动力。
他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每个制造商需要两个工厂:一个用于制造产品,另一个用于创造驱动这些产品的智能。
拥抱数字时代「新石油」的英伟达,凭借强大的硬件生态以及前瞻性战略布局,站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通过英伟达的商业地位,我们也可以看到,AI这个目前被讨论得最多的领域,不只是处在时代风口,更在重塑未来世界的进程中落地为核心力量之一。
固然,拥抱AI是当下势不可挡的行业趋势,但在实际进程中,高昂的算力成本以及技术门槛,是挡在广大非专业AI创业者面前的几道门槛。
而算力租赁模式的出现,把算力从沉重的固定资产变成了可灵活取用的公共服务。这意味着用户不再需要斥资百万购买服务器,而是像支付水电费一样,只为实际使用的计算时间买单。
这种按需付费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设备闲置的浪费,尤其适合业务波动大的中小企业。
另一方面,更深远的价值在于技术门槛的融化。算家云等专业的算力租赁平台通常预置了开箱即用的AI环境,集成主流框架和自动化工具。用户上传数据和任务指令后,平台会自动处理环境配置、资源调度甚至超参数调优,使得GPU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
同时,普通人无需拥有价值数亿美元的GPU集群,也能通过云服务、开源模型和垂直场景创新,在AI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AI时代的真正革命,在于让算力变为人人触手可及的平民工具。只有如此,未来的AI创新,才能不再局限于巨头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