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连接:创新药物设计与研发
总结:
本次的主题为变构(Allostery)药物设计。
- 对于抗糖尿病靶标 P P A R γ PPAR\gamma PPARγ的激动剂RSG具有骨密度下降等不良反应,在同时给药 P P A R γ PPAR\gamma PPARγ的变构激动剂BVC发现骨丢失的效果改善。(PS:咋感觉有点像在黑索金中加入TNT以提高其稳定性)
- 为什么BVC和RSG能够协同作用?通过高场核磁共振查看结合位置的不同,进一步实验发现将异戊烯换为乙基或氢后协同作用消失,同时在生物学角度,将M329和S332突变掉之后,协同作用也消失。
- 然后从天然产物BVC出发,发现了一系列新的变构协同剂。
- 蛋白-蛋白 相互作用的调控领域的一些结果:抗结肠癌转移靶标,变构诱导
- 变构激动剂
- 沿用生物大分子中的抗体和补体的思路
- 同时给药
- 骨丢失的效果改善
-
通过高场核磁共振查看结合方式
-
思考:为什么BVC和RSG能够协同作用?
- 动力学过程的传导略:
- 基于BVC的改变
- 在细胞内,体内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