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的功能是透明传输比特流,传输单位是比特。IOS模型的第1层,但是物理成传输的并不是电信号、光信号等,我们把传输媒介称为第0层。
物理层传输方式有三种: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两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传输路径。分为三个阶段:建立连接、传输数据、释放连接
优点:1、通信延迟小 2、有序传输 3、没有冲突 4、使用范围广 5、实时性强 6、控制简单
缺点:1、建立连接时间长 2、线路独占使用效率低 3、灵活性差 4、难以规格化
报文交换:数据交换的单位是报文,携带带有源地址,目的地址的信息,在交换节点采用的是存储转发的方式。
优点:1、无需建立连接 2、动态分配线路 3、提高线路可靠性 4、提高线路利用率 5、提供多目标服务
缺点:1、报文要历经存储转发过程,引起转发时延 2、报文交换对报文的大小没有限制,要求网络节点有较大的缓存空间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同样采用了分组转发的方式,但解决了报文交换中大报文传输的问题,限制了报文的大小,把大数据块分为合理的小数据块,在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构成分组。网络节点根据控制信息吧分组送到下一节点,下一节点接收到分组后,暂时保存下来并排队等待传输,然后根据分组控制信息,选择他的下一个节点,直到到达目的地。
优点:1、没有建立时延 2、线路利用率高 3、简化了存储管理 4、加速传输 5、减少了出错几率和重发数据量
缺点:1、存在传输延时 2、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 3、当分组交换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可能出现丢失、失序或重复分组。到达目的节点时,要对分组进行排序,比较麻烦。
分组交换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虚电路方式和无连接的数据报方式。这两种服务方式都由网络层提供。
数据报:作为通信子网用户的端系统要发送一个报文时,在端系统中实现的是高层协议先把报文拆成若干个带有序号的的数据单元,并在网络层加上地址等控制信息后形成数据报分组(即网络层PDU).中间节点存储分组一段很短的时间,找到最佳的路由后,尽快转发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