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锂电池内阻概述
之前人们认为电池是理想电压源,也就是说无论该电池对外输出大多的电流,其电压都是保持不变的,事实上,由于内阻的存在,没有一款电池能够被称为理想电压源,影响电池作为理想电压源能力的因素包括:
-
电池的使用年限: 越老的电池内阻越高。
-
温度: 高温度会影响内部化学反应,导致电阻增加。
-
SOC: 电池的内阻可以根据SOC不同而变化。

(一)内阻的构成
锂电池内阻主要由电极材料、电解质、隔膜电阻和接触电阻等组成。电极材料是电池的核心,其导电性和结构特性决定了电流传输的阻力;电解质负责离子的传导,其离子导电率直接影响内阻大小;隔膜电阻起到隔离电极、防止短路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离子的扩散和迁移;接触电阻则是电池各部件之间接触界面的电阻,包括电极与集流体、电极与电解液等接触处的电阻。这些部分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锂电池内阻,在电池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的反应会产生极化电阻,影响电池的性能;电解质的离子传导能力会影响电池的内阻和放电效率;隔膜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会影响电池的内阻和充放电速率;接触电阻则会影响电池的能量损失和发热情况。

(二)内阻的类型
锂电池内阻主要分为直流内阻和交流内阻。直流内阻是指在直流电流下电池内阻的大小,它反映了电池在稳定状态下的内阻特性。在直流内阻测试中,通常通过测量电池在一定电流下的电压降来计算内阻。直流内阻适用于评估电池在静态或稳态下的性能,例如电池的开路电压、充放电容量等。
交流内阻则是在交流电流下电池内阻的大小,它反映了电池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内阻特性。交流内阻测试通常采用交流信号源,通过测量电池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来分析内阻。交流内阻对于评估电池在高频、动态变化下的性能更为重要,例如电池在快速充放电、负载变化等情况下的内阻响应。
不同场景下使用不同内阻来评估电池性能。例如,在电池的日常使用和简单检测中,直流内阻可以提供较为直观的电池性能信息;而在一些复杂的电子设备和系统中,交流内阻能够更好地反映电池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性能,帮助工程师优化电池的设计和运行。此外,在研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电池的寿命预测等方面,交流内阻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内阻分析方法

(一)直流内阻测试
直流内阻测试的原理基于欧姆定律,即电池内阻等于电池两端电压降除以通过电池的电流。在恒流放电法中,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通过测量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电压降,来计算直流内阻。
具体测试方法如下:使用恒流源给电池放电,例如以 5C - 10C 的电流(对于普通电池单体,大电流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较为明显的电压降),在放电过程中记录电池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公式(其中为直流内阻,为电压降,为电流),可计算出电池内阻。
常用的测试设备有直流电源、电子负载等。这些设备能够精确控制电流大小,并测量电池两端的电压。例如,在实验室中,使用高精度的数字万用表来测量电池两端的电压,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二)交流内阻测试
交流内阻测试的原理基于电池的阻抗特性。当交流电流通过电池时,电池内部会产生阻抗,其大小与电池的内阻、电容以及电感等因素有关。通过测量电池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来分析交流内阻。
具体方法为:向电池注入一个幅值较小的交流电流信号(如 1kHz 频率、50mA 小电流),测量电池两端的交流电压响应。通过分析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以及幅值关系,来计算电池的交流内阻。
交流内阻测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诸多优势。由于交流内阻测试能够反映电池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内阻特性,因此对于评估电池在高频、快速充放电等复杂场景下的性能尤为重要。例如,在电动汽车等应用场景中,电池需要频繁地进行充放电,交流内阻能够更好地反映电池在这种动态变化下的性能。此外,交流内阻测试还可以用于检测电池内部的故障,如电极的老化、电解液的干涸等。
三、内阻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一)放电能力
锂电池内阻大小对电池的放电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当内阻较大时,在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会产生较大的功率损耗。这是因为电池内阻会阻碍电流的流动,使得电池在输出电能时,一部分能量被消耗在内阻上。例如,在一个简单的电路中,电池的内阻为 ,电流为 ,那么电池内阻消耗的功率 。当内阻增大时,电流通过内阻产生的热量增加,导致电池的实际输出电能减少。这就好比一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内阻较大,发动机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克服阻力,从而使得汽车的动力性能受到影响。
从电池的工作原理来看,内阻大意味着电池内部的电子传输和离子迁移受到阻碍。在电池放电时,电极反应产生的电子需要通过内阻传递到外部电路,内阻越大,电子传输的阻力就越大,导致电池的放电速度变慢。同时,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扩散也会受到内阻的影响,使得离子在电极表面的浓度变化受到限制,进一步影响电池的放电能力。
(二)充电效率
内阻对电池充电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当电池内阻较高时,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会增加。这是因为在充电时,电流通过内阻会产生热量,这部分热量是额外的能量消耗。例如,在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阻 ,充电电流 ,那么内阻消耗的功率 。这部分功率转化为热量,使得电池的温度升高。
同时,内阻会影响电池的充电速度。由于内阻阻碍了电流的流动,使得充电电流无法快速达到理想值,从而延长了充电时间。比如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如果电池内阻较大,充电速度会明显变慢,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充满电。
此外,内阻还会影响电池的充电效率。在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会受到内阻的影响。内阻较大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可能会不完全,导致电池的充电效率降低。例如,在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可能会因为内阻的影响而无法充分参与反应,从而使得电池的充电容量无法达到理论值。
(三)电池寿命
内阻对电池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电池内阻较大时,会引起发热现象。这是因为电池内阻消耗的功率转化为热量,使得电池的温度升高。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会加速老化。例如,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可能会因为高温而蒸发或分解,导致电池的性能下降。
内阻增大还会加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内阻会影响电极反应的速率和稳定性。当内阻增大时,电极反应的速率会加快,导致电池的循环寿命缩短。同时,内阻还会影响电池内部的电流分布,使得电池内部的局部电流过大,进一步加速电池的老化。
此外,内阻过大还会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电压降。当电池内阻较大时,电池的输出电压会降低,这会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例如,在手机电池使用过程中,如果电池内阻过大,可能会导致手机电量快速下降,甚至出现自动关机等现象。
内阻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电池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内阻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内阻,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四、影响内阻的因素

(一)温度
温度对锂电池内阻的影响较为显著。当温度升高时,电池内部的离子和电子运动速度加快,内阻降低;反之,温度降低时,离子和电子运动速度减缓,内阻增大。
从电池的工作原理来看,温度升高会使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增大,离子迁移速度加快,从而降低内阻。例如,在高温环境下,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扩散速度加快,使得电池内部的电荷转移电阻减小。同时,温度升高还会使电极材料的活性增强,促进电极反应的进行,进一步降低内阻。
研究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电池内阻与温度呈线性关系。例如,当温度从 25℃升高到 50℃时,电池内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然而,当温度过高时,电池内阻可能会出现急剧变化,甚至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二)电池结构设计
极耳的数量、尺寸、位置等对电池内阻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极耳数量可有效降低电池内阻。这是因为极耳的增加提供了更多的电流通道,使得电流在电池内部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降低了内阻。
极耳位置也会影响电池内阻。极耳位置在正负极极片头部的卷绕电池内阻较大,而叠片式电池由于相当于几十片小电池并联,内阻相对较小。这是因为叠片式电池的极耳分布更加均匀,能够更好地传导电流,降低内阻。
此外,极耳的尺寸也会影响电池内阻。极耳尺寸越大,电流传输的面积越大,内阻越小。但极耳尺寸过大也会增加电池的体积和重量,因此需要在设计时综合考虑。
(三)原材料性能
正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集流体、隔膜等原材料的性能对电池内阻有着重要影响。
正负极活性材料的导电性和结构特性决定了电池的内阻大小。例如,正极材料通过包覆与掺杂来改善颗粒之间的电子传导能力,如掺杂 Ni 后增强了 P - O 键的强度,稳定了 LiFePO₄/C 的结构,可有效降低正极材料的电荷转移阻抗。负极材料的颗粒粒径越小,活化极化越小,内阻越低。
导电剂在电池中起着重要作用。石墨和炭黑因其良好性能,在锂电池领域应用广泛。相对于石墨类导电剂,正极添加炭黑类导电剂的电池倍率性能更优,因为石墨类导电剂具有片状颗粒形貌,大倍率下引起孔隙曲折系数较大增长,易出现 Li 液相扩散过程限制放电容量的现象。而添加了 CNTs 的电池其内阻更小,因为相对石墨 / 炭黑与活性材料的点接触,纤维状的碳纳米管与活性材料属于线接触,可以降低电池的界面阻抗。
集流体与活性物质间的界面电阻影响着电池内阻。在铝箔表面涂覆导电碳涂层和对铝箔进行电晕处理可有效降低电池的界面阻抗。相较普通铝箔,使用涂碳铝箔可以使电池的内阻降低 65% 左右,且可降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内阻的增幅。
隔膜的吸液润湿能力影响着电池内部的离子传导。当隔膜具有更高的吸液率和多孔结构时,能提升导电性减小电池阻抗,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例如,在 PP 隔膜上增加 SiO₂陶瓷涂层,可使隔膜吸液量增加 17%;在 PP/PE 复合隔膜上涂覆 1μm 的 PVDF - HFP,隔膜吸液率由 70% 增加到 82%,电芯内阻下降 20% 以上。
(四)制程工艺
合浆、涂布、辊压、极片周转时间等工艺对电池内阻有着重要影响。
合浆时浆料分散的均匀性影响着导电剂能否均匀地分散在活性物质中与其紧密接触,从而影响电池内阻。通过增加高速分散,可提高浆料分散的均匀性,使电池内阻减小。添加表面活性剂可改善提高电极中导电剂的分布均匀性,减小电化学极化,提高放电中值电压。
涂布面密度是电池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在电池容量一定时,增加极片面密度会减小集流体和隔膜的总长度,电池的欧姆内阻会随之减小。涂布烘干时溶剂分子的迁移与脱离与烘箱的温度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极片内粘结剂和导电剂的分布,进而影响极片内部导电网格的形成,因此涂布烘干的温度也是优化电池性能的重要工艺过程。
辊压在一定程度内,电池内阻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压实密度增大,原材料粒子间的距离减小,粒子间的接触增多,导电桥梁和通道增多,电池阻抗降低。但辊压厚度过大时,由于活性物质未能辊压紧密致使活性物质与集
五、内阻的实际应用

(一)黑盒测试
在黑盒测试中,电池模组的内阻测试是评估电池性能的重要手段。通常客户会提供多个电池模组,以不同的连接方式(如激光焊接与螺接)进行测试。
以某电池组容量为 100AH,均为 8S4P 方案为例,其中两个模组采用激光焊接(R0—R15),另一个采用螺接(R16—R23)。测试时不告知电池组连接方式,通过测试结果来评判内阻模型的有效性。
测试数据表明,激光焊接的内阻明显小于螺接的内阻。这是因为激光焊接在连接过程中形成的接触电阻较小,电流传导更为顺畅。而螺接方式由于存在连接松动的情况,如螺接模组有一颗螺钉未拧紧,导致相连电池的内阻明显高于其他电池。这不仅使电池内阻增大,还因内阻过大产生热量,对电池上盖板造成明显灼蚀。
若长期内阻过大,极易发生危险。在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将连接不良的螺钉找到替代件固定,直流内阻有明显下降,但由于临时不是配套的螺钉,内阻仍未达到理想状态。
通过这样的测试,能够有效验证电池内阻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也能发现电池连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电池性能的优化提供参考。
(二)均衡测试
在后备电源 UPS 系统中,直流内阻模型在均衡测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系统采用直流内阻模型加入均衡前,电池压差较大且整个电池组一致性较差。
例如,某 UPS 系统在采用直流内阻模型加入均衡前,电池压差为 732mV。通过直流内阻模型,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持续均衡。经过 2588 小时,整个系统的一致性变好,最大压差不超过 10mV,符合设定的均衡条件。
这一过程中,直流内阻模型能够实时监测电池内阻的变化,根据内阻情况调整电池的充放电状态,使电池组中的各个电池单元保持相对稳定的内阻。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对电池的有效均衡,提高了电池一致性,优化了整个电池组的性能。
(三)大巴车应用
大巴车电池内阻分散度大对电池性能有着显著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大巴车系统通常由 190 串电池组成。当电池内阻分散度较大时,直接表现为电池的一致性变差,续航里程降低。
从电池的电压变化情况来看,在充电过程中,整个电池组的电压离散度较大。同时,电池内阻分布也呈现出离散的状态。与客户沟通后确认该批次电池为 B 品电池,在出厂时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改善电池性能,需要调整均衡方案。通过分析电池内阻分散度大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优化电池的充放电管理、调整电池的连接方式等。在调整均衡方案后,整个电池包正在进行验证过程。通过持续监测电池内阻和电压变化,及时调整均衡策略,以提高电池的一致性和续航里程,确保大巴车的正常运行。
👉写在最后

锂电池内阻分析对于电池性能和寿命的优化至关重要。通过对锂电池内阻的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其构成、类型、分析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在内阻分析方法上,直流内阻测试和交流内阻测试各有特点。直流内阻测试基于欧姆定律,操作相对简单,能直观反映电池在静态或稳态下的内阻特性;交流内阻测试则基于电池的阻抗特性,能更准确地反映电池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内阻特性,对于评估电池在高频、快速充放电等复杂场景下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内阻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放电能力方面,内阻较大时电池内部功率损耗增大,实际输出电能减少,影响电池的动力性能;充电效率方面,内阻高会导致能量损失增加,充电速度变慢,充电效率降低;电池寿命方面,内阻增大引起发热,加速电池内部化学物质老化,缩短电池寿命。
影响内阻的因素众多,温度、电池结构设计、原材料性能、制程工艺等都对电池内阻产生影响。温度升高会使电池内阻降低;电池结构设计中极耳的数量、尺寸、位置等会影响内阻;原材料性能如正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集流体、隔膜等的特性与电池内阻密切相关;制程工艺中的合浆、涂布、辊压、极片周转时间等也会对电池内阻产生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黑盒测试、均衡测试和大巴车应用等场景都充分体现了内阻分析的重要性。黑盒测试通过测试电池模组内阻,验证内阻模型的有效性;均衡测试利用直流内阻模型对电池进行均衡,提高电池一致性;大巴车应用中电池内阻分散度大影响电池性能,通过调整均衡方案改善电池性能。
锂电池内阻分析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领域。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通过合理的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优化电池性能,延长电池寿命。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方法和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池应用需求。
这两年,IT行业面临经济周期波动与AI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确实有很多运维与网络工程师因企业缩编或技术迭代而暂时失业。
很多人都在提运维网工失业后就只能去跑滴滴送外卖了,但我想分享的是,对于运维人员来说,即便失业以后仍然有很多副业可以尝试。
网工/运维副业方向
运维网工,千万不要再错过这些副业机会!
第一个是知识付费类副业:输出经验打造个人IP
在线教育平台讲师
操作路径:在慕课网、极客时间等平台开设《CCNA实战》《Linux运维从入门到精通》等课程,或与培训机构合作录制专题课。
收益模式:课程销售分成、企业内训。
技术博客与公众号运营
操作路径:撰写网络协议解析、故障排查案例、设备评测等深度文章,通过公众号广告、付费专栏及企业合作变现。
收益关键:每周更新2-3篇原创,结合SEO优化与社群运营。
第二个是技术类副业:深耕专业领域变现
企业网络设备配置与优化服务
操作路径: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的配置调试、性能优化及故障排查服务。可通过本地IT服务公司合作或自建线上接单平台获客。
收益模式:按项目收费或签订年度维护合同。
远程IT基础设施代维
操作路径:通过承接服务器监控、日志分析、备份恢复等远程代维任务。适合熟悉Zabbix、ELK等技术栈的工程师。
收益模式:按工时计费或包月服务。
网络安全顾问与渗透测试
操作路径:利用OWASP Top 10漏洞分析、Nmap/BurpSuite等工具,为企业提供漏洞扫描、渗透测试及安全加固方案。需考取CISP等认证提升资质。
收益模式:单次渗透测试报告收费;长期安全顾问年费。
比如不久前跟我一起聊天的一个粉丝,他自己之前是大四实习的时候做的运维,发现运维7*24小时待命受不了,就准备转网安,学了差不多2个月,然后开始挖漏洞,光是补天的漏洞奖励也有个四五千,他说自己每个月的房租和饭钱就够了。

为什么我会推荐你网安是运维和网工人员的绝佳副业&转型方向?
1.你的经验是巨大优势: 你比任何人都懂系统、网络和架构。漏洞挖掘、内网渗透、应急响应,这些核心安全能力本质上是“攻击视角下的运维”。你的运维背景不是从零开始,而是降维打击。
2.越老越吃香,规避年龄危机: 安全行业极度依赖经验。你的排查思路、风险意识和对复杂系统的理解能力,会随着项目积累而愈发珍贵,真正做到“姜还是老的辣”。
3.职业选择极其灵活: 你可以加入企业成为安全专家,可以兼职“挖洞“获取丰厚奖金,甚至可以成为自由顾问。这种多样性为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抗风险能力。
4.市场需求爆发,前景广阔: 在国家级政策的推动下,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地区,安全人才缺口正在急剧扩大。现在布局,正是抢占未来先机的黄金时刻。

网工运维转行学习网络安全路线

(一)第一阶段:网络安全筑基
1. 阶段目标
你已经有运维经验了,所以操作系统、网络协议这些你不是零基础。但要学安全,得重新过一遍——只不过这次我们是带着“安全视角”去学。
2. 学习内容
**操作系统强化:**你需要重点学习 Windows、Linux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对比运维工作中常规配置与安全配置的差异,深化系统安全认知(比如说日志审计配置,为应急响应日志分析打基础)。
**网络协议深化:**结合过往网络协议应用经验,聚焦 TCP/IP 协议簇中的安全漏洞及防护机制,如 ARP 欺骗、TCP 三次握手漏洞等(为 SRC 漏扫中协议层漏洞识别铺垫)。
**Web 与数据库基础:**补充 Web 架构、HTTP 协议及 MySQL、SQL Server 等数据库安全相关知识,了解 Web 应用与数据库在网安中的作用。
**编程语言入门:**学习 Python 基础语法,掌握简单脚本编写,为后续 SRC 漏扫自动化脚本开发及应急响应工具使用打基础。
**工具实战:**集中训练抓包工具(Wireshark)、渗透测试工具(Nmap)、漏洞扫描工具(Nessus 基础版)的使用,结合模拟场景练习工具应用(掌握基础扫描逻辑,为 SRC 漏扫工具进阶做准备)。
(二)第二阶段:漏洞挖掘与 SRC 漏扫实战
1. 阶段目标
这阶段是真正开始“动手”了。信息收集、漏洞分析、工具联动,一样不能少。
熟练运用漏洞挖掘及 SRC 漏扫工具,具备独立挖掘常见漏洞及 SRC 平台漏扫实战能力,尝试通过 SRC 挖洞搞钱,不管是低危漏洞还是高危漏洞,先挖到一个。
2. 学习内容
信息收集实战:结合运维中对网络拓扑、设备信息的了解,强化基本信息收集、网络空间搜索引擎(Shodan、ZoomEye)、域名及端口信息收集技巧,针对企业级网络场景开展信息收集练习(为 SRC 漏扫目标筛选提供支撑)。
漏洞原理与分析:深入学习 SQL 注入、CSRF、文件上传等常见漏洞的原理、危害及利用方法,结合运维工作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进行关联分析(明确 SRC 漏扫重点漏洞类型)。
工具进阶与 SRC 漏扫应用:
-
系统学习 SQLMap、BurpSuite、AWVS 等工具的高级功能,开展工具联用实战训练;
-
专项学习 SRC 漏扫流程:包括 SRC 平台规则解读(如漏洞提交规范、奖励机制)、漏扫目标范围界定、漏扫策略制定(全量扫描 vs 定向扫描)、漏扫结果验证与复现;
-
实战训练:使用 AWVS+BurpSuite 组合开展 SRC 平台目标漏扫,练习 “扫描 - 验证 - 漏洞报告撰写 - 平台提交” 全流程。
SRC 实战演练:选择合适的 SRC 平台(如补天、CNVD)进行漏洞挖掘与漏扫实战,积累实战经验,尝试获取挖洞收益。
恭喜你,如果学到这里,你基本可以下班搞搞副业创收了,并且具备渗透测试工程师必备的「渗透技巧」、「溯源能力」,让你在黑客盛行的年代别背锅,工作实现升职加薪的同时也能开创副业创收!
如果你想要入坑黑客&网络安全,笔者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全网最全的网络安全资料包需要保存下方图片,微信扫码即可前往获取!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需要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前往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