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 AI for Science |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于峻川:“AI+遥感”技术地学应用实践与展望

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在遥感领域的应用现状,特别是在地学中的智能解译、遥感智能交互解译,以及AI+遥感技术的挑战与机遇。专家于峻川分享了AI在地灾隐患识别中的技术定位和案例,强调了技术边界设定和跨领域人才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2023 和鲸社区年度科研闭门会以“对话 AI for Science 先行者,如何抓住科研范式新机遇”为主题,邀请了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各自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在遥感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起始于 2015 年,而后伴随着遥感智能解译的进展,AI 作为分析工具度过了技术的磨合期,开始在各个细分领域迭代发展。

以《“AI+遥感”技术地学应用实践与展望》为题,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教授级高工于峻川从遥感智能解译的现状与挑战、人工智能在传统遥感业务中的技术定位、“AI+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应用的基本范式,以及“AI+遥感”技术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分享嘉宾|于峻川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理学博士,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技术与遥感综合应用研究,高光谱及遥感应用系统研发等工作 。作为负责人承担包括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防科工重大专项项目等十余项科研项项目。发表论文 40 余篇,获发明专利 10 余项。

本文内容已做精简,如需获取专家完整版视频实录,请点此链接联系工作人员领取。

01 遥感智能解译需求、现状与挑战

2023 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态势,一系列新兴技术如 ChatGPT 、SAM 和 NeRF 等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为人工智能技术在遥感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启示。

图1:“AI+遥感”的技术演进

回顾 “AI+遥感”的技术演进历程,我们不难察觉到人工智能在遥感领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的发展一直紧随着计算机视觉与医学领域的步伐。此过程中经历了追逐热点、备受争议到逐渐被广泛接受的阶段,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到遥感的各个细分领域进行逐步迭代。然而,“AI+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领域应用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涵盖样本、模型以及平台等多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人工智能在特定领域应用时普遍面临的共性难题。

图2:“AI+遥感”地学应用问题与挑战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